吉虎迎新春
虎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现在的春节,古时称“元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辞旧迎新中,人们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从古至今民间百姓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习俗。与此同时,人们也不禁好奇:清宫里是怎样过新年的?皇家和普通老百姓过年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角楼图书馆请来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清宫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国荣老师,李老师一直从事明清档案与明清历史研究工作,在图书馆“吉虎迎新春”系列活动中,为读者举办了《清宫档案里的皇家新年》讲座,满足了大家对宫墙内世界的好奇心。
传统习俗家户相继,国之礼制敬重遵行。古代帝王是国家的象征,皇宫过年更具庄重与家国情怀,而清代宫廷过年又融入了满族的特色。乾隆皇帝曾吟咏:金度周回岁复开,昌昌百福共春来。
不论皇宫还是民间,过年总有一些不可或缺的物品。腊八的粥、除夕的饺子家家必备,春联、门神和年画户户张贴。念诵佛经祈福,竖立天灯和万寿灯,悬挂宫训图,却是宫中独有的风景。玉宇琼楼,华灯璀璨,繁华富丽。
◆清宫过年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一进入腊月,紫禁城里就开始洋溢着辞旧迎新的热烈气氛,祭神敬佛,舍粥祭祖,清污去秽大扫除,张灯结彩贴春联。
在清宫,腊月初一开始,皇帝用“赐福苍生”之笔在龙笺上书写第一个福字贴在乾清宫,再写十余幅贴于其他宫中。之后,皇帝还会陆续写一些福字,赏赐大臣与外藩。赏赐名单由奏事处事先拟出,皇帝钦定。王公大臣能得到御赐“福”字是光宗耀祖之事,一定还要写奏折叩谢。
2019年故宫举办《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把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清代皇帝所书写的福字,以“磬”形排列,寓意“福庆”,让观众可以现场比较下“皇帝书法哪家强”。
◆小年祭灶在哪处?
祭灶,即用祭品送灶王爷升天。灶王爷在《灶王经》中称为“东厨司命九皇灶君”,被看作家庭的保护神。清宫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祭灶的地点就在坤宁宫里。
清代宫中每年到这天,设供案,奉神牌,备香烛、燎炉、拜褥,在坤宁宫东墙煮祭肉之大灶前祭灶神。祭品有盛京(今沈阳)内务府进呈的麦芽糖等祭品33种,以及张家口进贡黄羊一只。帝后要亲自参加祭灶。
◆清宫哪天挂春联、门神?
清初,十二月二十四日安挂门神对联,二月初二日撤下,入库存储。康熙二十五年,改为十二月二十六日举行张挂春联、门神的活动,到二月初三日再撤出储库。
宫中门神为绢画,加以多层托裱,并有木框架,以便悬挂和保存。门神,古代传说是神荼,郁垒二神,其形凶暴,可以除害。唐代传说:有一天唐太宗生病,闻门外有鬼魅呼号,乃命当时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戎装站立门外,一夜无事。便命人画此二人像挂于宫门,遂成为辟邪的门神。后来逐渐还演化出天官赐福门神、童子门神、仙姑门神等形象。
◆清宫要挂多少对春联、门神?
道光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档案记载:宫内门神1421对,门对1377对。而且每个门神门对背面都写明挂于哪个宫哪道门上,以便来年再用。从中可以看出宫中管理的严格,而且皇家生活也不是铺张浪费的。在清代宫廷中,门神与春联循环使用,乾隆二十三年后,还规定每五年大修一次。
五代后蜀后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春联。
清宫春联由工部样式房根据各宫殿的等级与形制,确定春联的图样和尺寸,制造库负责提供物料,内务府造办处筹备。春联的书写由善于书法的翰林官们来完成。
清宫里的春联,还有一处以前很少被留意到的细节,就是宫里除了红底的对联外,居然还有白底的对联!这一特殊的现象缘自满族“尚白”的习俗。满族先民在冬季雪后捕猎时,常穿白衣而与雪同色,这样更容易达到伪装的效果以接近猎物,所以,白色对于满族来说是吉祥幸运的颜色。
选用白色纸还因为大内都是红墙、红柱子,在整体红色的背景下,若也用红绢或红纸春联,便缺少色彩对比,既不协调也不美观。
每年春节前,内务府会事先请旨,让皇帝决定悬挂何种颜色的春联、门神,所以在宫里,或者在清人描绘的画中,如《万国来朝图》和《岁朝行乐园》,我们既能看到红底的对联,又能看到白底的对联,十分有意思。
春条是在长条纸上书写吉语,字数不定,可以不成对,且随处可贴,与春联相比要灵活不少。字少的字条如“迎祥”、“宜春”,字多的有“宜入新年千秋万喜大吉”。
挂签,新年时贴于宫内各处,以增加喜庆气氛
◆《宫训图》是一直挂在后宫吗?
每年的腊月二十六日,宫里开始贴春联、门神的时候,这些《宫训图》才拿出来张挂,而且都挂在宫正殿的西墙上,东墙挂的是《宫训诗》。到了第二年宫里收门神的日子,各宫也把《宫训图》收起来,统一存放。
乾隆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是一样。所以每年清宫后妃都要接受一年一次的“在职教育”,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乾隆皇帝选取古代后妃中有懿行者,画了十二幅图,名为《宫训图》,每幅图配赞四言十二句,以诫后妃永远效法。
《太姒诲子图》太姒是周文王的妻子,生出并教育出了一个好儿子周武王。寓意“教子”。
《曹后重农图》北宋仁宗皇后曹氏,她亲自耕耘,且养蚕织布,成为一代贤后。寓意“勤劳”。
《许后奉案图》是讲西汉汉宣帝许皇后(许平君)在新年亲自为上官皇太后奉案上食的故事。寓意“尊老”。
◆天灯安设是哪年停止的?
清沿明制,过年时在乾清宫丹陛上下竖立万寿灯与天灯各两座。乾隆五十四年起,皇极殿仿照乾清宫之例亦竖立万寿灯、天灯。道光二十年,宫廷中停止竖立。这一年正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那年,清政府国力开始衰败,要耗费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天灯再也没有出现过。
万寿灯,天灯高度均在十米以上,灯杆雕刻云龙,顶部有亭,下端插在汉白玉石座中,周围还有四根戗木支撑。万寿灯顶部亭下有云龙挑头八个,用以悬挂灯联。每灯悬挂灯联八幅,每幅正反各有金字二十个。乾清宫灯联文字沿用明代。皇极殿灯联为彭元瑞撰写,歌颂乾隆帝的文治武功。天灯顶部亭下安龙头、龙尾状灯托,用以悬挂彩灯。
清代万寿灯腊月二十四竖立,正月十八撤出,只在除夕、元旦、正月十一、十四至十六日上灯八串,每串八盏,其余日子则悬挂灯联。天灯腊月二十四竖立,二月初三撤出,每晚点亮。
2019年“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中特意把消失了近两百年的天灯和万寿灯重新恢复了,让观众们能近距离感受到雄伟又精致的万寿灯在当年带给宫里人的喜庆气氛!
文/马宁,图片/李国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