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是滑冰运动中历史最悠久,开展最广泛的项目。1763年在英国首次举行15公里速度滑冰赛。1889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首次举办世界冠军赛。
速度滑冰是一项体能与技能相结合的周期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起跑、蹬冰、冲刺及超越等技术动作上都需要有较强的力量能力,因此强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主要包含力量耐力、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及反应力量。
速度滑冰作为我国的传统冰上项目,竞争力处于世界中游,具有发展潜能。在2014年2月13日,张虹就曾夺得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冠军,拿下中国速度滑冰冬奥历史首金。而且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我国速滑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社会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那作为速滑运动员,应该如何在赛前、赛中、赛后正确补充营养呢?
速滑项目相对于短道速滑项目,其场地更大,所以比赛距离一般更长,而碳水化合物是在长距离中维持较快速度的保障,为了使碳水化合物供能更加持久,需要增加人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
有一种方法是通过超量补偿饮食增加糖原储备,但是会使运动员负担过重。
这种方法是在比赛前一周进行大量耐力训练,耗尽运动员体内原有的糖原储备,然后提供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适量蛋白的饮食,在赛前三天再提供足量的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糖原储备,但是低碳水化合物阶段会使运动员疲劳感增加,后有研究对其改进,减少耐力训练量,饮食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控制在55%-60%,增加运动饮料摄入,从而可以使运动员肌糖原的储备增加20%-40%。
还有一种方法是限制肌糖原在运动中的氧化供能,尽量动用脂肪供能。
如果在运动初期脂肪酸含量较高,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含量较低,肌肉会动用相对较多的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在训练前几小时不摄入碳水化合物来实现,有人建议可以喝无糖咖啡,通过咖啡因提高血液中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
运动员要想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在比赛中超越对手,不仅离不开运动中的全力以赴,也与膳食营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合理补充膳食营养。
一般来说,在超过1.5-2 h的持续性运动中,速滑运动员的碳水化合物基本耗尽,需要及时补充,建议在运动后15 min开始补充。
虽然葡萄糖是可以被直接使用的碳水化合物,但是葡萄糖溶液的的渗透压较高,胃只能摄入很少量的葡萄糖。
碳水化合物溶液中应用了高聚糖技术,其中的分子数量明显减少,溶液的渗透压明显降低,单位时间内胃能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一般选择浓度为60 g/L的碳水化合物溶液。
胃部排空的速度因人而异,而且在不同环境下同一个人的胃排空速度也有所不同,尤其在较冷环境中液体流失较少的情况下,胃能够处理更加浓缩的溶液。因此,通常在速滑比赛环境中,选择浓度为150-200 g/L的葡萄糖聚合物溶液补充能量,采用有规律的小口饮用方式。
一场高强度的比赛过后,运动员需要迅速补充糖原,才能恢复体力。
在比赛刚结束的几个小时内,运动员不易消化固体食物,消化功能明显减退,并且此时肌肉所需的葡萄糖量难以满足,因此,需要第一时间饮用碳水化合物溶液,根据自身体重补充剂量为2 g/kg葡萄糖。
赛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能使人体胰岛素分泌加快,从而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运动员体能的恢复。
一场高强度的比赛过后,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巨大,意味着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更大。对运动员尤为重要的是水溶性维生素,即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B族维生素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C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摄入过量的维生素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比如维生素B1的摄入量超过推荐摄入量的二十倍时,会产生过敏反应;维生素B6的摄入量超过100 mg时,会毒害神经。
因此,为了提升各项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运动员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遵循“最小、最佳剂量”原则。
参考文献:
[1] 姜雪莉,董晓琪. 速度滑冰运动员营养的消耗与补充[J]. 冰雪运动,2015,37(03):5-8.
[2] 刘美曜.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J]. 冰雪运动,2019,41(05):14-17
[3] 高一,孙玉巍. 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期的营养干预[J]. 冰雪运动,2012,34(06):14-19.
[4] 宫照麟. 运动员比赛期间营养的合理补充[J]. 冰雪运动,2012,34(03):59-65.
[5] 王建明. 运动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理补充[J]. 冰雪运动,2012,34(02):60-63.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