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俸禄较低,据《养吉斋丛录》载,京师大小汉官,向例岁支俸米十二石。雍正三年(1725),因汉官携带家眷者多,俸米不敷所用,命按照大小汉官俸银数目给米,后又命加倍支给俸银、俸米。时人金安清在所著《水窗春呓》中提到:“乾、嘉间翰林至清苦,吾乡黄霁青先生,己巳传胪,至庚辰始授广信府。十余年冷署,皆步行,否则赁骡车,从无有自豢车马者,同辈皆然,不独一人也。京师有谚语,上街有三厌物,步其后有急事无不误者,一妇人,一骆驼,一翰林也。其时无不著方靴,故广坐及肆中,见方靴必知为翰林矣。”清前期京官流行穿方头朝靴,外省道府、州县及司道官也如此,这是雍容袍笏之象,是身份的象征。按照清制, 翰林可以乘坐马车。但翰林一般豢养不起,只能雇用骡车,甚至以步代车。“道光一朝三十年,莫重于翰林,有非时召见,即授道府,不数年至督抚者。起居服食,局面一变,半皆后档车,且有前顶后随之马矣。然负债亦多,有至二三万者”。道光时期,翰林饮食起居开始转变,但却是靠借贷维持场面。可见,京官生活实为清苦。清代京官住房有这么三种情况:
自购自建
康熙年间,昆山人徐乾学显贵一时,在宣南购买和自建了多处房产,原位于丞相胡同13号的休宁会馆就是由徐乾学的旧居改建而成。乾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的浙江富阳人董邦达,在米市胡同拥有一套很大的房产,宅地宽大,花园“花木竞秀,丘壑多姿”京师北半截胡同潼川会馆南院怡园,原为明严嵩父子别墅,北为听雨楼,南为七间楼。康熙时期重臣王熙购买此园,将七间楼遗址进行改建,构建怡园,听雨楼归查氏,诸名士文酒流连无虚日。然而这种情况在汉族京官中较为少见。因为北京地价昂贵,一般外地来京的京官很难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
朝廷赐第
少数汉族重臣被赐居内城。如顺治十一年(1654),内院大学士金之俊、吕宫等被赐居东华门内。金之俊是当年多尔衮率军到燕京时表示拥护的汉官之一,深受顺治皇帝重视。吕宫,清初进士,曾任弘文院大学士,被皇帝称为是辅弼之臣。康熙十六年(1677),翰林院侍讲学士张英,任南书房行走,因住所较远,宣诏难以即至,被赐第西安门内。随后又有高士奇、朱彝尊、査舁、蒋廷锡等人被相继赐第。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谥文恪,浙江余姚人,康熙十五年迁内阁中书,赐第在西安门内,朱彝尊,字锡鬯,浙江秀水人,生有异秉,读书过目不忘。康熙十八年,考试博学鸿词,除检讨。与富平李因笃、吴江潘耒、无锡严绳孙皆以布衣入选,同修明史。二十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典试江南,入值南书房。康熙二十二年, 多次参加宫中宴会,召入南书房供奉,赐禁中骑马,二月,赐居禁垣,景山之北,黄瓦门东南。次年三月,因带人私人禁中,迁出禁垣,移居宣武门外的古藤书屋。查昇,字仲韦,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至少詹事。康熙时期,入直南书房多年,被赐第西华门。蒋廷锡,字扬孙,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次年迁内阁学士。雍正元年(1723),擢礼部侍郎。二年,奏请续修大清会典,担任副总裁。四年,迁户部尚书,充顺天乡试考官。六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领户部,充圣祖实录总裁。七年,加太子太傅,十年闰五月病逝,谥号文肃,蒋廷锡事圣祖内直20余年,世宗朝累迁擢,明练恪谨,是康雍时期的一位名臣。蒋廷锡赐第在西华门外蚕池西。这些房屋为官员们临时寓居。礼亲王昭梿曾做出解释,他说:“定制,汉员皆侨寓南城外,地势湫隘,凡赁屋时,皆高其值,京官咸以为苦。又聚集一方,人情諈诿,势所不免。列圣咸知其弊,故汉阁臣多有赐第内城者”,道出了皇帝赐第汉官的原因。
租赁居住
因为京官流动性很大,不断有人升转外放,或年迈返籍;又经常有父母去世、须回籍守制者,在北京一住数十年的人不多。另外,北京有大量会馆和民居房屋常年专事出租。
京官租房一是要求住宅体面。身为朝廷官员,住宅须配得上官制威仪,自然不能蜗居斗室。所以京官们虽然穷困潦倒,却多租住大宅,至少要一套像样的四合院,讲究宽敞气派。如果条件允许,带有花园的宅子最受欢迎。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的李慈铭在京官期间,租居位于保安寺街故闽浙总督旧邸,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花木葱郁。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二是居住地不固定:随着职位的调动及由此引起的消费水平的变化,京官居住地并不固定。朱彝尊曾多次移居,在古藤书屋居住一段时间后又迁往槐市斜街,并作诗“藤花又让别人看”。康熙时期大学士陈敬廷最初居住在宣武门东街,后移居青藤馆新居,作诗道:“五春三度移居日,桃梗椒花总闭关。”江苏青浦人王昶,乾隆时期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先居住在教子胡同,随云南总督阿桂平定大小金川后,搬迁烂面胡同。嘉庆时期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的祁寯藻曾言:“自我官京师,十年四徙宅。”
京官租房的第三个特点是居住相对集中,特别是宣武门外大街两侧以及菜市口的南部。菜市口南的丞相胡同(又称绳匠胡同)就是一例。正如“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所说,绳匠胡同“系京师最有旺气之街道(即如今年主考,亦惟此街放得最多,此系地脉所管,街背南半截胡同次之)。第与同司主稿正郎汤伯温(名似瑄,江南人)同斋另院而共一大门。宅正对门则恽颜〔彦〕彬(广东正主考);宅斜对门则孔祥霖(云南〔甘肃〕主考);宅左(隔两三宅门)则戴北〔兆〕春(陕西正主考);宅后(隔一斋门)则<李>文田(江南正主考)。盖气旺则无事不旺也。但地形虽旺,而住宅太陈(此宅第乾隆大军机吏部尚书汪文端公名由敦住宅),大雨连绵,即怕坍塌,尚须另觅。然大约在南半截绳匠两条居多。”宣南地区的士人寓所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街区,即以丞相胡同、半截胡同为中心的街区;以孙公园、琉璃厂为中心的街区;以上斜街为中心的街区。(文/包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