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妈妈教女儿被拒绝了也没关系”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妈妈带女儿在大街上看见一个商场门口发气球,女儿想要一个但是又不敢去,母女俩就提前做起了对话演练:
女儿:阿姨!
妈妈:哎。
女儿:我可以要一个气球吗?
妈妈:小朋友你好勇敢,可以送给你一个。
女儿:谢谢阿姨!
这段对话演练好多次后,妈妈突然想能不能试着拒绝一下:
女儿:阿姨!
妈妈:哎。
女儿:我可以要一个气球吗?
妈妈:抱歉小朋友,这个已经有人要了,不能送给你。
女儿:嗯……
妈妈:宝宝,你应该说“没关系,那我下次再来”。
视频里这个看着就3岁左右的小朋友,在第一次感受到“被拒绝”后,躲在妈妈身后流下了眼泪,让人觉得特别心疼。
妈妈连忙温柔地给女儿讲起了道理:你向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是有可能被拒绝的。如果别人答应你的请求,那就说谢谢;如果别人没有答应,那就说“没关系”。
女儿听得似懂非懂,最初还是无法跨过“被拒绝”的情绪关,甚至被拒绝怕了,都不敢再提出自己的小请求。
此时,妈妈不断鼓励着女儿,还奖励她一颗“勇敢糖”,不知道演练了多少次以后,孩子终于学会开心地接受“被拒绝”的结果,大声喊出了那三个字——“没关系”。
这段温馨而不失教育意义的视频,受到网民们的点赞。有人说:
“这个视频把我看哭了,妈妈的治愈和引导真的太棒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拒绝别人的勇气,也有被人拒绝后的好心态和再次尝试的勇气。”
总有那么一天
孩子会被拒绝伤到
平时,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用尽全力让孩子生活在喜乐富足的环境之中,很少有机会感受到被拒绝的挫折。
但走出家门,孩子们一直在体验人生不同的境遇,体验人际交往中暗藏的波澜。
从未有过受挫、被拒绝经验的孩子,面对社交浪潮时往往会被现实拍了一激灵,甚至连家长都无从招架。
来自小伙伴的拒绝
一位妈妈说,自己4岁半的女儿毛毛在幼儿园有个要好的朋友叫烁烁,两个人总是玩在一起。
但有一次,烁烁和另一个小朋友正在开心地拼积木,当毛毛提出要加入时,却意外被烁烁拒绝了。
毛毛当时痛哭流涕,妈妈都为她这样激动的情绪感到惊讶。仔细想想,她应该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萌生出一种被好朋友“拒绝”和“背叛”的感觉。
来自社会规则的拒绝
还有位家长曾带着孩子参加了一场新年活动,主办方设置奖励环节,最先完成任务的5名小朋友能够获得一只小玩偶。
自家孩子恰好在第6个完成了任务,看着别的小朋友拿到了玩偶,他也走到领奖处,迟迟不肯离开,任凭工作人员怎么解释,也不愿接受“被大人拒绝发奖”的事实,最终哭闹起来。
家长看着孩子的样子心里也不落忍,觉得主办方太不通人情,不过是一只不值钱的玩偶而已,对孩子来说实在过于残忍。
其中,“被拒绝”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当孩子面对这样的“挫折”时,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知道,坦然接受拒绝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所有人都有拒绝你的权利。
无法接受拒绝的孩子
可能会变成……
面对孩子失落的表情,家长一时间会手足无措,本能中的保护欲望被激发,让家长产生责怪那些拒绝孩子的人的念头。
但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诸多拒绝,让孩子体验一下拒绝是一件好事。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两点:第一,有勇气拒绝别人;第二,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
这两点是非常可贵的心理品质,前者意味着有自己的个性,敢于说“不”、不盲从;后者意味着一种坦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拒绝,也能欣然接受,不会因为别人的拒绝而心生嫉恨。
长大后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把“被拒绝”这件事想得比天大,他们缺少坚强的内心和豁达的胸怀,无法坦然面对结果,容易钻牛角尖、走死胡同,以致于采取一些错误的极端行为。
如何帮孩子
正确面对“被拒绝”
家长别把“被拒绝”当成大事
孩子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样,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恶意。比如孩子被小朋友拒绝一起玩耍这件事,我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揣测孩子,不要过早介入,那样除了加深孩子间的矛盾之外毫无益处。
另一方面,当孩子面对大人的拒绝时,家长需要先判断拒绝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不公待遇、这件事有多严重、需不需要去计较等。
当孩子遭遇“拒绝”和“孤立”时,大人首先要保持平常心,如果自己带上情绪,孩子会更加容易受到伤害。此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父母的宽广胸怀将使孩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而斤斤计较则会让孩子失去朋友,变得郁郁寡欢。
遭遇拒绝时要陪孩子积极解决
当孩子遭到别人的拒绝,或与他人相处有困难的时候,父母也不能采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孩子,放任孩子自行消化。
如果孩子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父母应该和孩子谈谈如何改变现状,一起寻找新的突破口。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名人故事或自身经历,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重点在于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磨砺中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
父母要学会用技巧拒绝孩子
一些孩子接受不了别人的拒绝,主要原因在于在家的时候父母事事顺着自己的心意,自己没有尝过被拒绝的滋味,就认为别人也不应该拒绝自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巧妙地拒绝孩子一些没必要的请求。比如出门逛街买一些没有必要的零食或者礼物、帮孩子整理房间等要求。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并且严格地坚守,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或者请求就心软答应。
适当向孩子说"不",才能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权利拒绝自己,包括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同时,也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坦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拒绝。
采用鼓励式教育,增强自信心
孩子害怕被拒绝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内心缺乏自信心,害怕自己不受到重视、受到伤害,所以常常无法主动迈出第一步,不敢轻易向别人提出请求。
当父母察觉到孩子有类似心态时,要在生活中多给他们加油打气,增加其自信心,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请求。哪怕遭到了拒绝,父母也要多夸奖、安抚孩子,排解其内心的忧闷,而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人微言轻、一无是处。
“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
让“被拒绝”成为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在“没关系”中获取更多成长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