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昌平区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双减”政策落地,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呢?昌平区多名中小学校长,结合工作实际,聊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本期向您介绍北京市特级校长、昌平区实验学校校长王冬青的《落实“双减”工作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昌平区实验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包括三个校区:振兴路校区设小学部和高中部,现有小学教学班级48个,小学生1830余名,高中教学班级12个,学生460余名;永安路校区设初中部,现有教学班级31个,在校初中学生814名,郝庄校区设小学部,教学班24个,学生790余名。
2021年秋季开学以来,学校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本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个性发展的原则,在课程供给、作业监控、学生弹性需求满足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满足学生多样化
个性化课后服务需求
各校区结合实际制定本校区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育教学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整体实施。做到“三覆盖”,即学生全覆盖、每周五天全覆盖,各类育人活动面向所有学生全面平等开放。各校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为97%以上。
统筹三个校区师资,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涵盖音体美技术、学科拓展类课程87门。
振兴路校区小学部3-6年级开设公共选修课32门,同时1-6年级开设年级选修课,涉及音体美、语文阅读、数学思维、班级合唱、珠心算等多方面内容。郝庄校区(小学部)利用三个校区师资,并利用校外师资力量,开办34种活动课、兴趣班和社团。
▲郝庄校区课外活动课程统计
各个校区根据家长的需求,设置弹性离校时间。郝庄校区和永安路校区初中部设置课后服务3个时段,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接孩子的时间,振兴路校区学生离校的时间更弹性:从15:30起,16:15、17:00、17:30根据学生、家长需求陆续安排放学服务。为17:30放学不能按时接的、有特殊要求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对个别确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托管,最晚提供到18:20。
永安路校区初中部的课后服务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全体学生到操场进行户外活动或跑步锻炼。
第二部分为课业辅导答疑,全体学生参加,每天安排有书面作业的学科教师到教室,指导班级学生书写各科作业,辅导学生完成本学科作业并进行辅导、答疑。当天有课的其他学科教师包括骨干教师进班巡视辅导答疑。
第三部分为学科实践兴趣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开设课程,教师可以跨年级授课。已开设语文名著阅读、数学的故事、趣味英语、趣味物理等课程。
注重过程性管理
加强质量监控
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各校区建立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作业周公示制度,要求各学科组长每周一提前将一周的书面作业(包括课内和课外)统计汇总,并在年级教师内部公示,便于协调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但是要有课内的书面练习。这一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年级教师同头备课,提前做好单元作业设计。学校还建立了教师教学设计周检查制度,每周一由年级组长审核签字,保证教学设计数量,教学干部听推门课,随时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笔记本、学生作业的相关项目保持一致。
注重分层辅导,关注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学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走进各班教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学业、思想和心理辅导。
END
素材来源:现代教育报、昌平区实验学校
编:赵爽、张庚、王瑞
审:王丽梅、婉秋、杨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