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园释放非遗活力,快闪空间让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
2022-04-08 10: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

宋瓷有礼体验馆

梨园一梦空间

万物皆可盘空间

……

近日

多位非遗传承人

在位于东城区永生巷4号的咏园

快闪空间内

用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

进行非遗技艺展示

非遗快闪空间好看又好玩儿

“没想到盘扣可以变换成这么多种类,太神奇了。”在万物皆可盘空间里,“90后”姑娘小林被演变成项链、耳钉、摆件的各式盘扣吸引。空间主理人、北京盘扣制作技艺传承人胡玲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这门工艺其实还是属于小众的,上了年纪的人觉得它有情怀,说我们小时候都做过,现在全忘了,而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盘扣。我们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对作品进行创新设计,就是想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传播盘扣这个中国最美的符号,盘活人们的古典记忆。”

“咏园和非遗主理人共同打造的快闪空间,改变了非遗传承人入驻工作室的单一模式,寻找内容升级的突破口,解决入驻容易运营难的痛点。”据首创郎园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郭葳介绍,在园区运营中,咏园围绕非遗主题,进行多角度开发,全方位包装,联动线上和线下,运用新媒体传播的赋能新方式。先后开辟非遗直播间、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宋瓷有礼体验馆、宋式美学、梨园一梦、万物皆可盘等特色快闪空间,邀请汝瓷、京绣、京剧脸谱、盘扣等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理人长期入驻,扶持培育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同时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反哺园区,创造内容生态的“互生”模式,活化空间内容。

全新运营理念推动非遗“青春化”

咏园非遗文创园蜕变于北京市三露厂老厂房,本是国货经典家喻户晓的“大宝SOD蜜”的生产原址,在改造过程中借鉴中式园林造园精髓,在园区中心位置复原京式建筑“西四牌楼”,在设计及实施上,将编、织、绣、雕、塑、镂、画等传统手法与建筑改造相结合,大量运用框景、屏风、竹编、砖雕、瓦构等彰显文化内涵。

2021年7月,咏园正式进入郎园的管理体系,在郎园全新的运营理念下,咏园迎来了新蝶变、新跨越、新发展。让非遗“青春化”,吸引“Z时代”“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丰富园区文化业态,以策展型体验商业为理念在园区打造非遗体验式共创空间及消费场景。

为了实现空间与内容的共生,创造“非遗”生活的土壤,咏园的运营团队以传统文化传承与复兴为宗旨深挖空间内容。非遗快闪空间开设多场沙龙交流活动,邀请高校师生前来实地考察,丰富在地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开设非遗传承人公益性课程,与东城区其他非遗项目进行联动,将东城非遗打卡点作为吸引外地游客前来的文化属性标签。通过近半年的内容二次升级,让可塑性、多样性、复合性的线下场景,成为获取人流量的入口。

资源聚合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作为全国首家非遗主题文创园区,咏园积极创建非遗资源聚合平台,与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建立联络,接洽国内外优秀的设计资源对非遗产品进行创新,帮助对接市场端,为非遗传承搭建创作、研发、设计、展示、销售、体验、培训的平台,全面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今年第一季度,园区内先后开展了“文化进万家”“元宵雅集,以花为媒”“致敬女性,向美而生”等一系列活动,助力非遗作品创作及对外交流展示,持续策划非遗作品展及互动体验活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使公众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了解非遗文化,为非遗传承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