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难道还真的有鬼找上门来?您还别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北京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被鬼找上门了。这个门还不是寻常之门,而是北京的一座城门。
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带您一探究竟。这是北京哪座城门呢?也不卖关子了,就是赫赫有名的崇文门。
崇文门又称哈德门、哈达门、海岱门,如今地处老城闹市,周边商场饭店林立,非常繁华。崇文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起初沿用元朝“文明门”的旧称,到了明正统年间经过修葺,改称崇文门。崇文门当时也有瓮城和箭楼。庚子年间,箭楼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后来英国人又在瓮城两侧开了门洞通火车。
这么大的一个城门,鬼是怎么找上门的?这还得从明万历年间说起。
话说当年是个高姓宦官掌管城门,我们暂且叫他高公公吧。高公公负责按时开关城门,好让老百姓能够顺利进出北京城。一天晚上,高公公做了个梦,梦见有位神仙跟他说:“高公公,明天会有鬼推着车进北京城,你千万千万不要让鬼进城!切记!切记!”高公公醒来,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梦里的场景太真实了,历历在目。他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不由得自言自语道:“今天城门钥匙我就放在身上,城门也不开,看鬼还怎么进来!”
高公公说到做到,亲自把守崇文门。直到晌午,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他紧张了一上午,肚中难免饥饿,心想,此时阳气最重,鬼怎么也不会来了,干脆先去吃个饭吧。于是吩咐手下兵士严防死守,谁也不许开门。
正当高公公吃饭的时候,他猛然听见有车子进出城门的声音,急忙赶回来,厉声责问当值士兵,有没有人打开城门放人进来?兵士们纷纷摇头。
高公公越想越可疑,越想越生气,下令对士兵严加拷问。随着鞭子的声声抽打,终于有个兵扛不住了,哭着对高公公说:“高公公,饶命啊!刚才有个推车的人要进来,说给我一两五的银子,只要能放他进城。我想平常也就只能得几个小钱儿,今天多了十倍都不止,就鬼迷心窍,偷开城门放他进来了。”高公公听后大叫:“坏了!这是鬼进城了!”赶忙派人四下搜索,可哪里还有鬼的踪影?
高公公让这个兵士把所得银两拿来,打了一盆清水,把银子往盆里一丢,只见银子竟然漂浮在水面。他拿起后仔细端详,这哪里是什么银子?只是一坨旧纸。这是鬼钱啊!
鬼进崇文门的故事,就记载在明朝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一书中,想来当时也是民间故事,供百姓茶余饭后作为谈资。不过,历史上的崇文门,却真有“鬼门关”一说。那是因为从明弘治起,统管北京九门进出收纳商税的总衙署,就设在崇文门外。商人想要进城,货物除照章完税外,还须给税务署的官吏一些好处,什么瓜果梨桃、生猛河鲜,官吏会以各种名义克扣私分,就连肩挑进城的小贩也不放过,可谓雁过拔毛,无孔不入。有诗云:“九门征课一门转,马迹车尘互接连。内使自收花担税,朝朝插鬓掠双钱。”就是对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崇文门税务署直到1930年才撤销,前后历经437年。除去让百姓苦不堪言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崇文门的发展,使得这一带逐步变得商铺林立,旅店众多,经常出现人喊马嘶的热闹景象,形成了商业昌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