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底色 控规引导密云区营造水城共融的绿色城市新区
2022-04-27 19:4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导 读

近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正式批复了《北京密云区MY00—0104等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街区控规》)。批复指出:《街区控规》体现了“践行首都生态涵养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要求,建设蓝绿交织、生态宜居、服务完善、高端产业聚集的综合发展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对密云区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区基本情况

本次编制的《街区控规》包括MY00-0104、MY00-0105、MY00-0304、MY00-0305街区,位于密云新城南部,是密云新城南部重点发展地区,北至新南路,南至潮干西路,西至白河及密顺路,东至鼓楼街道东边界,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1.6平方公里。

区位示意图

二、规划主要内容

《街区控规》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密云分区规划的管控要求,注重创新基地建设,加速推进怀密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京沈客专密云站周边及南部地区一体化建设,织补潮河白河两岸城市空间,强化“两带、两核、三片、多廊”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示意图

1、严格街区总量管控

《街区控规》按照街区主导功能,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要素,深化街区功能布局,统筹考虑发展目标和街区特点,落实分区规划和街区指引的管控要求。实现“刚弹结合”、突出“重点管控”,遵循“一控两导”原则,严控规模指标与三大设施总量,引导城市设计及规划实施内容,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分类管理用地规划布局、规划指标、路网系统、三大设施总量、城市设计等内容。

2、推动重点功能区建设

以潮河、白河为纽带串联滨水生活组团和产业组团,结合南部地区城市公园形成“两带、两核、三片、多廊”的空间结构。潮河以北建成区以居住用地为主,重点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补充民生设施短板;生态商务区北区以城市综合开发为主,引入生态友好型产业类型,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产业以及医药健康产业,兼顾好地区职住平衡。潮河以南的生态商务区南区主要围绕京沈客专密云站整合用地资源,加强潮河两岸产业功能协同,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强化南北交通联系,打造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产业和居住多元复合的城市新区。高铁密云站是综合型轨道微中心,围绕站点加强用地功能混合,适度提高开发强度。

3、加强城市设计引导

重点把握潮河、白河等街区内重要城市设计元素,注重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第五立面、城市天际线等体现街区形态与整体风貌的空间要素管控。构建绿色廊道将自然山水引入城市空间,让城市面水发展,加强滨水地区、山前地区天际线控制,形成疏朗有致、尺度宜人的城市高度分区,创造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三、主要工作亮点

1、引入自然山水,打造滨水地区高品质生活环境

构建高品质的生态本底,结合河道生态修复工作,重点打造潮河、白河滨河景观带,织补两岸城市空间,营造滨水岸线和慢行系统,进一步发挥生态综合服务价值。依托大尺度生态绿楔建设城市精品公园,打开城市界面,将绿色空间引入城市内部,擦亮生态底色,营造山水城相互融合、组团镶嵌的绿色城市新区。

潮河两岸精细化设计示意图

2、精准填补设施,加强系统支撑保障

围绕“七有”“五性”民生需求,以“精准填补+微更新”的方式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统筹各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社区会客厅,打造5-15分钟社区服务圈。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统筹布局轨道交通、城市道路、自行车和步行等多层次交通系统,加强高铁密云站轨道微中心建设,构建“生态+轨道+产业”规划发展模式。落实“小街区、密路网”要求,提高道路网密度,优化道路网体系,提升城市通达性和微循环能力。

3、 加强过程管控,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加强建设空间流量管控,统筹街区未实施发展资源,建立弹性指标池,对标近期建设任务,严控成本核算,引导项目建设时序与空间资源配置、土地供应计划、资金投放安排相协同,引导指标精准投放,结合增减挂、占补平衡和产业导入情况有序实施,切实发挥空间规划的要素承载和统筹作用。

本内容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会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密云分局、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作者: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