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弹指而过,一些当年倾动画坛的人和事已逐渐为人淡忘,许多享誉一时之作,也悄然被尘封在无情的岁月里。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很少有人宣传的陈少梅及其作品,非但没有被历史湮没,反而在时间的流逝中显露出来。
2004年初,天津文物公司主办的迎春文物拍卖会上,在拍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时,高潮迭起,起价60万元的拍品,以打破常规的竞价迅速攀升,最后由一位收藏家以561万高价购得。在2004年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少梅先生的两件1950年画的各约4平尺的山水条幅,均以192万港币成交……丹青铸史,艺显千秋。少梅先生去世近半个世纪后其作品的重新“升值”,再一次生动地证明: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陈少梅(1909—1954年),原名云彰,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出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世家。
南宋临安周围及雁荡等名山,到处都有大劈面的巨石。擅长写生的南宋画院画家马远、夏圭,创造了以“大斧劈皴”为主要技法的北派山水,用笔纵横高简,没有半点儿含糊,七百多年来,学者寥寥。陈少梅先生的山水画,远观之骨气崭岸,近求之采藻严密,体势雄健恢弘,可见他全面并创造性地吸收了马、夏水墨山水画的丰富技法,又深入研究了明代唐寅及戴进、吴小仙等“浙派”风格,继承了北派山水的优良传统。然而其气韵清雅雍容,含英咀华,则又近乎五代董源、巨然,宋之李成、范宽等“南宋”巨匠。其作品独有的淡雅和清逸,洗却人间烟火,扫尽骛逐庸凡,正是中国文人画家力倡的“士气”,延续典型的南宋画风。因此少梅先生的山水画所体现的正是北宗为体、南宗为用、北骨南风、互为表里,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陈少梅先生作画,喜用“六吉棉连”宣纸,请天津著名裱画师傅范殿元用极淡的矾水一过,使薄如蝉翼的六吉棉连变得半生不熟。这为他创造独特面貌的绘画作品,提供了特殊的物质基础。他对历代名家的技法有着深入的研究,用笔爽利俊发,略无滞碍,且喜用中锋,所谓“中锋转折,万毫齐力”,行笔力透纸背。他曾经说过:
笔的使转,宋元以上皆用中锋,起笔藏锋于内,转折处笔亦转折。用中锋才能笔笔成立体,显得古厚而不致平扁无力。(见《沽上艺文▪陈少梅谈画》)
他用墨雅洁清脱,皎然不滓——这是他的画总是笔墨结实耐看的重要原因。他画山石,以中锋画轮廓,峭拔方硬;趁墨色未干,大笔皴擦,干湿浓淡一挥而就,取得山石、坡岩、峰峦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效果;画树木主干,笔墨苍劲,枝条穿插,自然秀美,松针和各种夹叶皆能根据季节、土质、环境等不同而相应变换,极少雷同;画溪流水纹,用笔生动流畅;画山水中的人物,多喜作策杖高士和随身小童,笔墨奇简而栩栩如生。他40年代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到50年代初期,喜画浅绛和重彩山水。他渲染的功力深厚,作品于苍润淡远中显出明亮、清雅与恬静。
本文选自《北京文史》2022年第一期《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作者简介:米景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原副总经理。
来源:北京参事室文史馆
作者:米景扬
编辑:薄梦嫄 王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