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陈少梅先生作品造假者很多。一棵树、一块石,有时摹临得有些形似,但一看落款,马上就露了马脚——因为少梅先生的书法是很难摹拟的。
少梅先生题画的书法,着字不多,而笔笔耐人寻味,可与画面的气息相映衬。
他的字早期得益于其父陈梅生先生。梅生老书学二王,舒展端丽,俊逸潇洒,名重一时;鉴湖女侠秋瑾曾有《上陈先生梅生索书室联诗》云:
如雷久闻右军名,问字愁难列讲庭。
欲乞一联绮丽笔,闺中曾读养鹅经。
把他和王羲之相比,可见他书名之盛。少梅先生在父亲的指导下,打下了深厚的帖学根基。
后来少梅又写“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倪字横平竖直,入笔、收笔都很有特点。启功先生曾经分析说:
元代书画家倪瓒书法学六朝人,僻涩中独具古媚的风格,后世恽寿平、僧渐江等都学过他,并不能十分相似,足证不易模拟。(启功《陈少梅画集<序言>》
少梅先生对倪瓒书法情有独钟,亦下过临摹苦功,几张倪字的照片,四角都已磨圆,不知摹临了多少日、学过多少遍,所以终能得其真髓,再现倪字的神妙处。
少梅先生晚年又参学米字,索求其气象。几本珂罗版的米字帖,用朱砂笔在上面圈圈点点,亦不知临了多久。故少梅书法灵活瘦硬、沉着飞翥,自成面貌,与其画相得益彰,并称绝伦。
陈先生擅写蝇头小字。如《琵琶行》扇面,竟将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六百余言,悉录于小不盈尺的扇面之右上方,字字神完气足,清晰精彩,使扇面书画合璧,堪称奇珍。这些都足见他法书功力的深厚。
本文选自《北京文史》2022年第一期《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作者:米景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原副总经理。
编辑:薄梦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