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灰暗平淡,但实际上它却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灰塑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以经过特别处理的石灰为主料,批刀直接雕贴于墙上或檐下,干结后形成的各种图案,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
灰塑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的优点,非常适合广州一带的湿热气候条件。此外,灰塑不需要烧制,可现场施工,具有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灰塑是怎样“炼”成的?
步骤1、构图制骨:
按照主题进行构图和制作骨架。
步骤2、草筋灰批底:
依附定制的骨架,将稻草梗加入石灰膏中制成的草筋灰附着于模型,塑造粗胚。
步骤3、草筋灰塑形:
将玉扣纸混入石灰膏中制成纸筋灰,用来造细节
步骤4、上色灰:
将颜料掺入纸筋灰,用以表达作品的基本颜色。
步骤5、彩绘上色:
根据天气变化让颜色依照石灰干凝的速度渗入作品内部。
步骤6、成品:
一件好的灰塑作品,应该是非常坚硬的,可以历经上百年。
在余荫山房,灰塑可谓是琳琅满目,花盒,花基,脊饰,照壁,门墙楣,楹联,甚至是落水管道都可随处可见灰塑的身影,堪称是一本活着的番禺灰塑“百科全书”!
灰塑造型生动活泼,几乎每个形象都有它的民俗寓意。
傲然的梅花与灵动的喜鹊,组成了“喜上眉梢”的吉祥含义。
蝙蝠的“蝠”与“福”谐音,“铜钱”寓意“生财”。
“石榴”形象,寓意“多子”
此处灰塑刻有松树,仙鹤,象征着“松鹤延年”。还有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
以灰塑艺术手法表现的山行图,体现园主真心归隐,寄情山水的心境。
灰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岭南人几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灰塑的制作工艺不仅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以说灰塑是代表岭南园林文化众多元素中既缤纷多彩又生动形象的那一个。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