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二十五)|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和主题广场、张家坟村烈士纪念碑、四竿顶战斗烈士纪念碑和云蒙峡烈士纪念碑
2022-05-31 11:4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拍摄团队来到北京市密云区,围绕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主题广场、张家坟村烈士纪念碑、四竿顶战斗烈士纪念碑和云蒙峡烈士纪念碑进行了走访拍摄,采集相关材料,传承红色基因。

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和主题广场

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和主题广场位于密云区石城镇张家坟村。邓玉芬(1891—1970),1891年出生于密云县水泉峪村,后嫁给张家坟村的任宗武为妻。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爆发后,张家坟村落入日伪的统治之下。在十余年的抗战岁月中,邓玉芬的丈夫和五个孩子战死沙场。1944年,在日、伪军搜山时,为了不暴露藏在山洞里的区干部和乡亲们,邓玉芬将棉絮塞进因生病啼哭不止的小七儿嘴里。好半天才缓过气来的孩子最终连病带饿地死在了邓玉芬的怀里,连大名都没来得及取。

邓玉芬墓

在接连失去亲人的痛苦中,邓玉芬独自在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八路军和县区干部。她的家成了八路军和伤员的经常住所,八路军战士都亲切地称她为“邓妈妈”。

抗战馆工作人员在拍摄中

抗战馆工作人员向英雄母亲邓玉芬献花

张家坟村烈士纪念碑

张家坟村烈士纪念碑位于密云区石城镇张家坟村,有英志长青纪念碑、七烈士纪念碑和烈属邓玉芬纪念碑三块纪念碑。

为纪念牺牲的江鹤、秦岭、林青、王兆瑞四位烈士,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县长倪尉庭、县委书记胡毅、冀东第五地区队区队长师军建立英志长青纪念碑。原碑坐落于张家坟村柳棵峪,原墓毁于山洪暴发。2013年新建于张家坟村烈士纪念碑。

1942年春日本侵略者在长城沿线疯狂制造“无人区”。张家坟村被划入“无人区”。在丰滦密联合县政府的动员下,张家坟村村民陆续返回村中进行春耕播种。一天,在耕种时,日、伪军包围了张家坟村,将任宗玉、任宗芳、任永刚、任宗山、任宗学、孙长瑞、韩二炮(韩丙方)七人捕去,关押在四合堂据点。日军对他们严刑拷打,逼问八路军、炸弹厂和被服厂的所在地。在遭受了吊打、灌辣椒水、铁丝穿锁骨等酷刑后,七人始终没有吐露丝毫信息。无计可施之下,日、伪军将七人押到四合堂村南的栗树沟杀害。

抗战馆工作人员走访过程中

四竿顶战斗烈士纪念碑

四竿顶战斗烈士纪念碑位于密云区穆家峪镇庄头峪村四竿顶山下。1943年11月,中共承兴密联合县委员会在密云县潮河以东地区成立,由县公安队和义勇队负责保卫工作。12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承兴密联合县县委、县政府在转移庄头峪途中被千余日、伪军包围。县义勇队、公安队保护机关干部转移至四竿顶山,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直到傍晚才得以突出重围。战斗中,县领导和机关干部除少数被捕和牺牲外,大部分脱险,公安队和义勇队的58名战士壮烈牺牲。

纪念馆工作人员实地走访、采集相关资料

云蒙峡烈士纪念碑

云蒙峡烈士纪念碑位于密云区石城镇。为缅怀“臭水坑惨案”中的死难烈士,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在臭水坑惨案发生地竖立纪念碑,后迁至现址。

“臭水坑”是密云区西田各庄镇牛盆峪村黄花顶山中的小盆地,四面环山、灌木丛生、地形险要。1942年4月初,丰滦密联合县县长沈爽带领政府机关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0团供给处、卫生队及伤员100余人转移至臭水坑。4月8日,日、伪军1000余人包围了臭水坑。队伍突围未果后被围困在了悬崖绝壁边。在进退无路的危急形势下,战士们打光了子弹用白刃与敌人格斗,用石头、木棍与敌人拼杀,甚至毅然抱住敌人滚下断崖。战斗中,丰滦密联合县县长沈爽等30余人牺牲,40余人被捕,使丰滦密抗日政权遭受了自建立以来的最大损失。事后,敌人残忍地割下沈爽的头颅,悬挂在大水峪村头示众。

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拍摄中

追寻先烈足迹,回望感人故事,抗战馆走访遗址遗迹活动持续进行中,感谢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宣传部、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石城镇人民政府、穆家峪镇人民政府对本次走访活动的大力支持。


作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