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非遗体验传递大兴传统文化魅力
2022-06-03 17: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传统的端午节为新国门大兴非遗文化展示与传承营造了浓浓的气氛。2022年6月3日,北京市大兴区2022年“文化端午·非遗传承”端午节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顺利举办。活动以汉服展示、古典舞表演、礼仪文化课程、非遗项目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数万名观众通过线上云端观看了此次活动。由于疫情防控,活动对外展示改为线上云端进行。

活动现场,汉服文化展示环节以汉服为载体,展现传统文化之美。表演者衣决飘飘,着汉服,行古礼,传递孝道仁爱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非遗文化魅力。根据北宋画家王希孟的旷世奇作《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羽衣蹁跹的舞姿将古老东方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色彩。随后,主办方邀请专业老师以现场展示和体验传授的方式带领大家领略中华传统礼仪的魅力,形态之间尽显中国礼仪之邦浓厚的历史底蕴。

为进一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激发广大市民群众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活动以沉浸式非遗体验的方式带领观众了解非遗文化,从历史溯源、制作工艺、技艺传承等多方面呈现出包粽子、香道、彩塑京剧脸谱、兔儿爷、曹氏风筝、绳结艺术、捏面人、泥叫虎、北京糖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经过这次亲身体验,让我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全新的认识。无论是我们的端午习俗,还是民间工艺,每一项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底蕴。”参与现场互动的王女士兴奋地说。

“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市民群众的传统节日保护和传承意识。”

“说到历史悠久,让我首先想起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说到京剧就不得不提京剧脸谱了,每一谱式都蕴含历史故事或京剧表演、戏剧人物,都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北京,兔儿爷作为大家的一种文化载体,可亲可爱,寄托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用糖画出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北京糖画。”

整个互动环节,参与者无不兴奋,感慨良多。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大兴区文旅局和大兴区文化馆破题立新之举,以端午节为契机,立足于群众文化需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展示,将民族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加强传统节日保护,“活”化优秀传统,促进文化传承。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意识的提高,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宣传部指导,大兴区文旅局主办,大兴区文化馆承办,活动秉承着“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带领着广大市民群众一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动力源”外溢效应,素以“天下首邑”著称的北京市大兴区正在加速向体现“国门印象”的特色区域转变。

来源:中国城市网

编辑:郭恒

监审:赵亮


作者:

北京大兴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