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近锦色彩画 绽放非遗光彩——非遗保护 传承发展
2022-06-12 14: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先人智慧的沉淀与结晶

镌刻着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讲好中国故事

传承中华文明

为唤起和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的意识,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被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年6月11日的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中国园林博物馆将在6月9日至6月12日期间,在官方微信、快手、微博、抖音等平台推出“走近锦色彩画 绽放非遗光彩”“阅经典·寻名园”“园居生态 咫尺之美”三项线上活动,与您共同“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

本次“走近锦色彩画 绽放非遗光彩”专题活动,将带您线上参观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联合主办的“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走近园林文化遗产,揭开建筑彩画奥秘,了解“活的历史文化见证者”背后的故事,感受凝聚其中的匠心精神和灿烂的文化魅力。

我国传统建筑彩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强。它受多方面艺术影响,是独立的、风格奇异的、中国固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已经开幕,展览从彩画的构图、纹饰、色彩、工艺、保护等方面的200余件展品,讲述色彩斑斓的木衣锦秀,让人目不暇接。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它伴随着木构建筑的发展流传至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正在展出,展览包含文物修缮工程中的拓稿原件、老一辈传承人传统工具、颜料材料、传承人亲绘手稿、彩画小样等百余件珍贵展品,充分展现了建筑彩画之美。

传统建筑彩画装饰着中国古建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好这门彩画技艺,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从业者的使命。一代代建筑彩画工作者为此而不懈地努力着。

2021年5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北京建筑彩绘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来。

一、保护修复

绘于木构表面的建筑彩画具有一定生命周期,需要定期加以保护与修复。根本宗旨是保护实物遗迹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后人留下可信的实物例证。

古建筑彩画修复需要根据彩画的破损情况,选择相应的修复技法,如彩画除尘、软化回贴、污渍清洗、随旧补绘等。

△ 建国后颐和园彩画

△ 清·龙纹天花彩画

200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发行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标志着彩画修复从文物建筑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转变。它使彩画保护和修复措施更为规范和严格。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 嵩祝寺藏经楼袱子内饰青地儿江山太平富贵有余纹样拓稿

嵩祝寺藏经楼海水江崖双龙戏八卦纹样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通过光谱分析、正向摄影等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彩画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采集和科学诊断,便于其更好地保护、修缮、传承和发展。

二、发展应用

近年来,国家将文化产业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建筑彩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继承传统油饰彩画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和表现手段,不断创作出更多注重建筑环境及使用功能的新式彩画。新式彩画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受“法式”的约束,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还可通过文创衍生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这些文创产品既可让彩画艺术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传播,又可以将其蕴涵的人文价值浸润当代人的生活。

△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金琢墨攒退宝相花方心旋子彩画

目前国家已通过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等方式普及和传播传统建筑知识,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千年技艺传承的大军里,承担着文物保护、技艺传承的光荣使命,发扬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 彩画元素丝巾

△ 凤穿牡丹葫芦(左)

金龙戏珠葫芦(中)

吉祥如意葫芦(右)

△ 彩画元素包

锦色木衣,可以避风雨,可以显规制,可以寄愿景。彩画之于建筑具有保护的力量,今日我们发挥博物馆的力量保护彩画,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和文化,正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一幅彩画,一段传承的故事,一部古建筑的历史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文化遗产是传承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中国园林三千年历史的岁月长河,不仅令它成为人们可居可游的生活场所,更积淀成可观可赏的艺术家园,融汇着形式多样的审美意趣,是承载、传承中华文明的“立体画卷”。这些文物与文化遗产,在这座“有生命的”博物馆里,静静地将华夏文明的故事说给你听。

呵护文化遗产,助力文化传承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与你相约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