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这是什么月亮?
2022-06-15 10: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最近,有关“超级月亮”的话题引发热议。“超级月亮”到底是什么月亮?这一现象为何会出现?如何拍好它?

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一轮“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这也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这次满月的月面视直径很大,与本年度“最大满月”时相差无几,本年度“最大满月”出现在7月14日。

“超级月亮”,通俗地说就是肉眼看上去很大的月亮。“超级月亮”在天文学上的准确称谓是“近点朔望月”,每年我们能看到超级月亮的次数只有2—4次。

(以上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超级月亮”为何会出现?

在天文学上,满月是指月球和太阳的黄经差达到180度时的瞬间(也称望),以及此时的月相(也称望月),一定要记住,真正的满月实质上只是一个瞬间,也只有这一刻,月亮才是最最圆的。

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表示,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万千米,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月亮离地球最近的距离35万多千米,最远的距离40万多千米。当月亮距离我们近时,看到的月亮大一些,当月亮距离我们远时,看到的月亮小一些。要是距离差距不是很大,比如几十公里或者几百公里,人们看起来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近地点和远地点相差5万多公里,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异。

因为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受到地球的引力而运转,而地球又是受太阳的引力而运转,所以说月球运转到某一个点或任意一个点要受到的是来自空间中不同天体综合引力的影响,而这个引力有大有小,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所以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也比较复杂,近地点一直会变。

“超级月亮”的产生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近”,另一个“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表示,如果月亮恰好运行到近地点或者临近近地点时满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要比它位于远地点时大12-14%,很多人也就将其称为“超级月亮”了。

根据历法计算,两次满月之间相隔29.53天,14个朔望月与15个近点月非常接近。也就是月球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13.4天,大致相当于农历14个月),在第14次最圆的时候,又差不多同一时候又经过或者临近了第15个近点月的近地点。也就是说,每隔1年零1个月18天,即每隔413天,我们就会迎来这样一次“超级月亮”。但有时,这种计算的前后一个满月也会出现临近近地点的情形,这些年很多人也将这样的满月叫做“超级月亮”。

寇文说,在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如果有“超级月亮”出现,往往不是出现在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时候,近月点和满月的出现会有一个时间差,1个小时以内、数个小时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这个时间差越小,理论上看到的月亮就会越大。而观测“超级月亮”最好的时机是月亮刚升起或快落下时。这时的月亮处于地平线之上,视觉上看起来会显得更大。

“超级月亮”不是天文术语?

究竟月球近地点到地球的距离为多少范围以内的满月才可以称之为“超级月亮”,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超级月亮”并不是天文学术语。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告诉记者,这次所谓的加强版“超级月亮”只是因为月球在近地点的位置离地球更近了,看上去更大。

“超级月亮”1979年就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他把“超级月亮”定义为当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则称为超级新月;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则称为超级满月,但怎样才算靠近近地点还没有任何的官方定义。

不过寇文表示,新月在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出现,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尽管这时月球的确是离地球近了些,但是它的实际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人们也不能看到它,因此,这样叫超级新月并没有意义,其和普通新月给人的印象并没有什么不同。

截止目前为止,很多主流天文学家们并不赞同“超级月亮”的称谓,因为从科学定义而言,叫做近地点满月更为准确。

“超级月亮”每次的大小都会有差异,不过如果没有对月亮进行长期观测,并记录月盘大小,仅凭肉眼偶尔看月亮,我们很难觉察觉月盘大小的细微变化。

▲月亮位于近地点满月时,我们看到的月盘要比远地点大约大14%

超级月亮可导致地球灾难?

网络上流传的一种令人恐慌的说法是:“超级月亮”出现说明地球和月球之间“靠得太近”,这会引发地球上的不寻常天气,甚至是地震、火山爆发或者海啸。例如,月球于1938和1955年到达近地点时,美国和澳大利亚当时分别遭飓风和水灾肆虐;1974年的圣诞节,澳大利亚遭遇了史上最强飓风“特蕾西”;2005年1月,在超级月亮出现前的两周,印尼发生了大规模的海啸,造成千上万人丧生。

对此,寇文表示,“超级月亮”是正常的天文现象,重复性和可见性都比其他天体现象更强,几乎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超级月亮”的出现。

经过以亿年为单位的时间磨合,地球和月亮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地月系统,因此就是运行到近地点也不给地球造成灾难,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这样的结论。

国际射电天文学中心的专家彼得・惠勒也表示,“超级月亮”和地震以及火山喷发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即便有火山和地震发生,也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身的原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曾研究了1900年以来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性地震的时间序列和喷发指数4级以上的大规模火山喷发的时间序列,从时间轴上看,此类地震发生分布比较均匀,与所谓“超级月亮”之间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

而作为太阳系的一部分,很多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太阳系中星际运动给地球会造成一些影响,目前有不少科学家也从事这方面研究,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月球的运行会给地球造成灾难。

寇文表示,“超级月亮”出现时会导致更大一些的潮汐出现,但是一般观测者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也不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TIPS:拍摄“超级月亮”实用指南

1.“超级月亮”要拍摄好必须用长焦,基本上要使用2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且越“长”越好,这样拍出的月亮才更清晰,而有一款18-200的镜头已经算是最低的要求了。

2.拍摄时,需要使用三脚架,最好使用快门线,这样可以确保快门速度较慢时,相机不发生抖动,这样拍出来的月亮才会清晰。

3.当然,要拍摄到好照片,必须要有好角度。由于月亮升起或者下落刚刚处于地平线之上时看起来显得更大,其和地平线连在一起拍摄应该会有不错的视觉效果。

4.为了把月亮拍得很大,要把参照物(如房屋、树木、路灯等)作为背景或前景陪衬。参照物小,月亮就显得大,建议找一个离月亮很远的参照物,这样用长焦镜头把参照物和月亮一起拍下来,就显得近,月亮看上去也大了。

5.如果你是用手机自拍,想把自己和月亮放在一张照片,可以选择一些角度和动作,比如把月亮放在手上,顶在头上,或者手拿一个小宠物,都可以产生非常有趣的照片。

(本文部分资料综合自“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撰文/李鹏 图文编辑/孙燕燕

采访专家

朱 进(北京天文馆馆长)

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寇 文(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北京科技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