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亦称为尧韭,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悬菖蒲、艾叶于门窗,来驱疫避瘟;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可驱蚊灭虫,习俗保持至今。
△ 中国园林博物馆室外展园中的菖蒲
中国园林博物馆藏《花草类考》一书中,就有对菖蒲的记载。
△ 陈淏之撰 清钞本 长23cm 宽15cm 1册 纸本
中国园林博物馆藏
此书为明末清初园艺学家陈淏之撰,陈氏著有《花镜》一书,《花草类考》乃《花镜》之卷六,此卷辑各种花草近百种,有牡丹、鹿葱、玉簪、一瓣莲、翦春纱、夜落金钱等,其从花草的种类、色泽、生长环境、药用价值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勘察详尽,细致入微。余卷有花木类考,藤蔓类考等。是钞本书法精妙,为典型馆阁体书风。
文字首先介绍了菖蒲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以及六个菖蒲佳品: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并对菖蒲盆景的种植、植料选择、修剪方法、季节养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时至今日,书中关于菖蒲的记载亦可成为种植养护的参照。
原文:菖蒲一名菖斀zhú,一名尧韭。生溪涧者水菖,生山石间者石菖。根盘结多节,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惟石菖蒲入药。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春、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性喜阴湿,用沙石种者叶细,泥土植者叶粗。
法:在夏初以竹剪修净,取细沙或瓦屑密种,深水蓄之,勿令见日。秋初再剪,不染尘垢,则叶青翠细软。尤畏热手摩,宜作一小线杖,时挹其叶。霜降后须藏密室,或以缸盖之,至春后始出,不见风雪。岁久不分,细密可爱。当浇雨水,永勿受烟熏。夜移就露,日出即收。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屎,用水洒之。
△ 中国园林博物馆室外展园中的菖蒲
昔人种诀云: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
又忌诀云:添水不换水,见天不见日,宜剪不宜分,浸根不浸叶。其法尽之矣。灯前置一盆,可收灯烟,使不薰眼,蒲花人食之,可以延年,然不易得。昔苏子由盆中忽开九花,人以为瑞。
《清闲供》、《群芳谱》等中均有记载,古人将农历四月十四日定为传统的菖蒲诞(指石菖蒲),也叫菖蒲生日。
古人莳养菖蒲,待春日里陆续发芽,生长繁茂后,要在春夏之交的时节彻底地进行修剪,要将杪梢剪尽,且菖蒲叶子小,如兰、蕙花叶一般,须得用竹剪来剪,要注意频剪则叶细,多分则叶粗。培植菖蒲的水也有讲究,最好用活水,池水便次上一些,若是盆中养则切忌频繁换水,要用“宿水”存续菖蒲的“元气”,待水竭时再添水。同时,可以浸根,不能浸叶。菖蒲性好潮湿温暖,也应避免强烈日光直射。霜降后须藏于密室,至春后始出,不见风雪。
中国文人爱菖蒲,一直延续至今。悉心栽培出的菖蒲,常年葱绿,有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自是可爱。
品珍
品珍,这一系列栏目中,将以中国园林博物馆收藏、展出的某一件、某一类、某一系列展品为主,追溯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蕴藏的园林文化内涵,让这些浸润在漫长时光里的物件开口说话,为你讲讲它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