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秋时节,层林尽染,丹桂飘香,秋菊黄华,瓜果丰收;秋天亦是思念的季节,秋风起,泛起莼鲈之思,留下文人墨客的千载秋念。
从宋玉之《九辩》开中国文学“秋思”之先河;到刘梦得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文人心声;到当代郁达夫《故都的秋》皆写得别具风味。
无数文人雅士寄情以秋,书斋中怡情翰墨、醉意诗书,创作出旷世的诗词歌赋、文章戏曲。这些旷世佳作或创作或留存在文人的理想空间——书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人的书房,通过几件“斋中清供”与古人对话,去品味古代文人的书斋雅趣。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清(原作故宫博物院藏)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在文人心中,书斋是一个修身、怡情和养生的天地。书斋里的陈设亦极为讲究,有几、桌、椅、屏帷、笔砚文具、琴、书几样,稍为风雅一些的会增加前代法书名帖、古董雅玩及文房插花等。
瓶花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大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促使花卉业勃兴,插花随之兴起。
《长物志》中记载:“随瓶制置大小倭几之上,春冬用铜,秋夏用磁;堂屋宜大,书屋宜小,贵铜瓦,贱金银,忌有环,忌成对。花宜瘦巧,不宜繁杂。若插一枝,须择枝柯奇古,二枝须高下合插,亦止可一、二种,过多便如酒肆;惟秋花插小瓶中不论。”由此可知,秋日书房中的瓶花清供,宜用瘦巧的瓷瓶,错落有致地插少量花卉,以呈现雅致之气。
△《王原祁艺菊图》卷局部 清(原作故宫博物院藏)
在插花的过程中,要考虑花材的种类和季节。秋季多使用菊花、丹桂、月桂等品种。此外,花材的意蕴也是十分重要的。桂花,因其“清可绝尘、浓能溢远”的特点,成为书房瓶花清供中颇受文人喜爱的品种。此外,“桂”同“贵”之音,具有“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
古人喜欢石榴,剖开外皮,绽露红籽的石榴常常用作案头清供。石榴因其有“满腹珠玑”之意为文人所喜。
以菊花做清供,则是文人插花的癖好。晚明时代的文人插花,大都喜欢用菊花,以菊花为隐逸、高洁之象征。
△ 秋季瓶花
△ 《秋时清供》图 近代 孙诵昭等作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晚秋花鸟》 清 张赐宁(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案头清供
△《彭氏行乐图》册 清
书房,既是写字、作画、会友之地,亦是让人从凡尘琐事中解脱出来的一方净土。古人对书房氛围的打造是十分花心思的,而这些心思淋漓地体现在屋内、案上的每一件物什上。这些“文房清玩”是书房主人挥洒才情的工具,也是主人意趣的寄托。
文房清供的材质有很多,如漆、竹、木、象牙、珐琅、玉等,加之匠心独运的设计和能工巧匠的制造,使每一件笔墨工具都成为艺术品。
△ 《胤禛行乐图册·书斋写经页》 清(原作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私是陋室,惟吾德馨”。房子可以小,但绝不能俗。书斋中的每一物什都是古人雅致生活的缩影。在秋风萧瑟之季,揽仲秋之景,怀思绪万千,抚文房清供,创绝美诗篇。书斋清供,无言亦可对语,无息亦可传情。一斋雅境,亦可感受到古人的精神世界。
△ 中国园林博物馆“四时闲居 清供真趣”展览
在特殊时期,跟随园博馆一起云端打卡,开启你的园林历史学习之旅吧!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