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5条养生建议要记牢
2022-06-21 18: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天(6月21日)是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夏至气温多以闷热、多雨为主,从中医学上讲也是人体阳气最盛而阴气滋生、阴阳交替的一个时节。在这个节气里,很多人都会出现身体不适、胸闷气短的现象,因此在夏至做好各方面的养生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夏至该如何养生?

★晚睡早起睡午觉★

夏至节气是白昼最长的时候,人体阳气也最盛。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四时规律,此时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从夏至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

中午只要能闭上眼睛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清淡饮食多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激发疔疮之疾。

夏季暑热重,多吃一些具有清暑功效的水果和蔬菜比较好,如苦瓜,味苦性寒,可清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西瓜,味甘性寒,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莲藕,味甘性平寒,能清热生津、润肺、凉血;绿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之效。

但是,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大都是寒性的,因此脾胃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吃太多。

★冬至饺子夏至面★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为什么同样是面食,却有冬至吃和夏至吃之分呢?

专家称,面食是高热量的,饺子用面包裹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把热量也包裹了起来,这就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而夏至节气,与冬至正相反,要把阳气放出来。

同样是面食,可将面切成条后,就意味着把热适当地放出来了。另外,面汤最好要放盐,吃面要学会喝面汤。

★补充水分防中暑★

夏季炎热,故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牛仔服饰,夏季就不适合穿这种衣服。尽量以透气性好、吸汗能力强的亚麻或纯棉质地的服装为宜。衣服颜色也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居室宜清凉,早晚开窗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温度高,宜闭门窗,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如果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室外工作、运动防止中暑。

夏季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喝冰水、冰饮料,其实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喝这些是有可能使寒气入侵身体的,还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因此,夏天补水,温开水才是很好的补水方法。另外,还可以饮用菊花茶、绿茶,可以降暑解暑。

如果是运动后,汗出较多,应该适当补充人体丢失的电解质,如淡的糖盐水。

★忌食生冷莫贪凉★

夏季虽热,但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故应少吃生菜、瓜类这些性凉的食物,更不能直接吃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物。

若开空调,应将室温保持在26℃为宜,防止室内外温差太大,引起热伤风。人在睡眠时,抵御外邪的能力就会下降,故睡觉时不宜直吹电扇,不宜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应以薄单盖住肚子、关节等部位,防止着凉。

另外,洗澡以温水为宜,既可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又能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切忌不能洗冷水澡,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北京小汤山医院

作者: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陈婷婷


作者:

北京医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