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上镇水神兽IP形象首次亮相 面向社会公开征名
2022-07-24 17: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让更多人感受“活”起来的中轴线文化,助力中轴线申遗,7月23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助力中轴线申遗卡通形象——“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首次亮相,同步发起该IP形象的征名活动。

从即日起至7月27日,这只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将面向社会公开征名,汇集各方意见。7月31日至8月2日,将从“海选”中选出优质的10个名字,通过“北京西城”官方微博等渠道开启投票活动,最终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定名。

“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的新名字,将在8月份与“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一同与广大市民见面。

IP形象设计以万宁桥镇水兽为原型。作为北京中轴线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唯一相交的点位,万宁桥地理位置特殊,遗产价值突出。两侧堤岸现存有元明时期雕刻的镇水石兽,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珍贵的石刻艺术品,也是各地现存兽的典型代表。

新亮相的小神兽,在保持龙角、龙鳞、软尾、云眉、卷发、元宝鼻等原型特征的基础上,注重拟人化的表达和亲和感的表现。眉毛既像腾云又似波涛,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起来活泼开朗。IP的主体采用淡蓝色,体现着与水的紧密联系,象征着生命之水润泽万物、生生不息。为了体现其来源于镇水兽,具有“镇水”的能力,还特别为他设计了可以掌控冰晶能量、操控水球的技能。整体设计既体现它可爱萌宠、俏皮讨喜的外貌,又蕴含它洞悉自然、正义开朗、坚毅执着的内涵气质。

相传它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趴蝮”,据史料记载,趴蝮专职“镇水”。镇水兽在古代经常随水利设施而建,传说它常年在水中戏耍,故水性极好,可镇守河道,让江河“少能行船,多不淹”,又能捕食河妖。人们依其形貌雕成石像置于桥头或桥身,以镇消水患,在水边修建镇水兽也蕴含了古人伏波安澜的美好愿望。

北京中轴线既是一条历史文化轴线,也是一条当代发展轴线。为了让更多人感受“活”起来的中轴线文化,“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的IP形象,也应运而生。先期为该IP形象征名,是对“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的预热,使市民朋友们对项目产生初步认知,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中轴线文化。

西城区文旅局局长靳真介绍,近年来,西城区重点加强中轴线遗产展示利用,特别是探索与新技术结合,在老城保护、文物活化利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讲好中轴线的“新”故事。

下一步,西城区将围绕“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陆续推出数字藏品、盲盒等一系列当下流行的文创产品。在讲好中轴线故事的同时,以文创产品为媒,推进IP授权经营,赋能周边商业等实体经济,从而扩大中轴线文化传播,服务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美好生活。

“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将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投入使用,届时,市民、游客们可以借助AR技术打破时空界限,沉浸式看鼓楼前的后市繁华、听钟鼓楼的声声合鸣,到万宁桥体验开闸,在地安门领略车水马龙......

有奖征集令

为小神兽起名 为中轴线打Call

中轴线上,万宁桥旁,我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已驻足于此七百余年。作为北京中轴线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我将为北京市申遗办指导、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代言!

1

征集内容:

北京中轴线——“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IP形象名称

2

作品要求:

1. 名称构思精巧、积极向上,富含象征意义、易于宣传推广。原则上3字以内,最好附100字解读说明。

2. 名称采用中文,名称及其解读须为作者原创。

3. 北京中轴线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科技助力中轴线申遗保护和展示传承、数字文旅赋能当代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

3

征集程序:

面向社会公开征名,以个人为主体提交,开放式汇集各方意见,从中精选出高赞、优质的10个名称建议,面向社会公众开启征集投票活动,最终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定名。

4

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2022年7月27日进行开放式命名征集;2022年7月31日~8月2日结合公开征集结果在“北京西城”官方微博进行定向式命名投票;定名结果将于2022年8月上旬在“北京西城”官方微博正式公布。

5

特别声明:

1. 如遇名称相同情况,以提交时间优先为原则。

2. 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权利,除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外,未曾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如涉及任何法律问题,由作者本人负责。

3. 被采纳作品在向作者发放完奖品后,其所有权、修改权、使用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归征集方所有。

4. 名称最终被采纳的作者,将获得HUAWEI P50 Pro 8GB+256GB手机一部!!!此外,名称被选中作为投票对象的入围作者,也将会获得精美的文创纪念品。

5.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镇水兽小知识

镇水兽在古代经常随水利设施而建,《水东日记·卷九》曰:“好饮者曰趴蝮,石桥两旁俯水兽是也。”趴蝮好饮水,故水位涨到其附近时,趴蝮便将洪水吸入自己腹中。因而,在水边修建镇水兽又蕴含了古人伏波安澜的美好愿望。传说它常年在水中戏耍,故水性极好,可镇守河道,让江河“少能行船,多不淹禾”,又能捕食河妖,或说助禹治水有功。人们依其形貌雕成石像置于桥头或桥身,以镇消水患。

文字:李硕 石伟

图片:区文旅局

视频:雒贯英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