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长辛店,千年古镇,曾经的九省御路,北京的西大门,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使之成为京汉铁路的一个重要站点。100年前的今天,在邓中夏等前辈的带领下,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八月罢工”,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成功实践。长辛店也成为近代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8月24日前夕,记者来到位于丰台区长辛店的二七纪念馆,与刘德华馆长一起走进历史,重温那段红色记忆。
■ 记者:您好,刘馆长,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二七公司的背景么?
刘德华:1922年8月24日京汉铁路长辛店机厂,就是现在的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这里的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举行了罢工斗争,最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 记者:工人运动在最初是如何开展的呢?
刘德华:在党的领导下,1922年4月9日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召开了成立大会后排除了工人内部的主要障碍,人心振奋,全路大规模斗争的时机更加接近。7月党组织派邓中夏来到长辛店,在二仙洞同长辛店机厂的党员及工人骨干反复酝酿,提出了一个开展经济斗争的方案,经过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很快提出了诉求。
劳动组合书记部召集长辛店工人党员与俱乐部负责人到北京开会,讨论有关发动斗争的行动规划。会议对斗争纲领、组织行动等作出了最后决定,8月21日向京汉铁路局发出通告,要求京汉铁路局长赵继贤在3天内给予答复,并将有关罢工宣言、传单等印好,送往长辛店备用。
■ 记者:工人运动爆发的契机是什么呢?
刘德华:22日,赵继贤虽然口头答应“研究答复”,但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倶乐部立即下达了最后通牒,限赵继贤于24小时内答复,如果不答复,工人将举行罢工,京汉铁路局答应于23日12时给出圆满答复。
但到了23日,铁路局态度仍是敷敷衍衍,工人极为愤慨。工人代表在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决定坚持罢工,不达目的誓不复工。“此掀天动地之罢工潮,乃一发而不可遏矣”,工人向铁路局提出八项条件后,手执白旗,上书“不得食不如死”“打破资本专制”“情愿一死”“不达目的不止”“劳工奋斗”等字样,满布于长辛店一带。
■ 记者:在万众一心的罢工运动下,政府当局都做出了什么行动?
刘德华:8月24日罢工开始后,长辛店工厂全体罢工,长短客车亦一律停驶,工人纠察队维持秩序,井井有条。政府当局见俱乐部布置周密,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无懈可击,一切狡计无法得逞,深恐罢工扩大影响其他各铁路,不好收拾。定于8月26日双方举行会议,并同意下列各项条件:
(一)开除总管郭福祥,另有数人查实撤革(工头黄绵锦、王龙山、谈荫棠、徐家楣均革职)。
(二)工人俱乐部有推荐工人之权。
(三)北段自9月起,中段自10月起,南段自11月起,工人每日加薪1角。
(四)短牌换长牌,凡做工过2年者一律改为长牌(长牌为正式工人)。
(五)司机工薪凡递进至最高工薪者即为头等工资。
(六)凡奉直战争开车升火工人,应开列名单候奖。
(七)北京、琉璃河、高碑店等处须盖立官房,以便开车工人休息。
(八)长辛店酌筑休息房。
(九)工人因公受伤者在患病期间不得扣薪,并承认在罢工期内不扣薪。
京汉铁路局签署条件后经过长辛店工会委员会同意,于1922年8月27日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下了复工的命令,并向全国各界及各报馆发出复工宣言。
■ 记者:您能简单说说长辛店工人“八月罢工”运动胜利的意义么?
刘德华:在党的领导下,长辛店工人“八月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鼓舞了工人阶级的斗志。斗争目标不只局限在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也提出新的诉求,创造了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盟、马列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成功实践。
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各地,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每天都接待许多各地来学习的工人和学生,同时也派人到各地去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发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粵汉、京绥、正太、津浦、道清、沪宁、沪杭、胶济各路,远及关外中东铁路等,罢工的潮流像猛烈的风暴席卷各路,形成了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斗争的高潮。长辛店成为北方铁路工人罢工的起点,更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典范作用。
听刘馆长讲那过去的故事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在长辛店工会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运行而进行了改组,改组以后大家给它起了这个非常洋气的名字——长辛店工人俱乐部。这幅油画展现的就是当年邓中夏在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向工人骨干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场景。
长辛店工人在1921年5月1日举行了纪念国际五一劳动节大会,革命前辈邓中夏也参加了这个纪念大会,并且在会上隆重宣布长辛店工会成立,这是我们北方第一个产业工人的工会,这个工会诞生以后,运转有条不紊,中国共产党月刊第六号报道工会情况时,称赞长辛店工会“不愧乎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这件文物就是1922年8月罢工的时候,工人们用来传递信号的火车汽笛,我们留到了今天。当时工人商定,只要火车一拉笛就开始斗争。因为当时长辛店占地400亩,传递信息的方式又不像我们今天有这么多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工人利用汽笛声的长短编定成自己的语言,比如说汽笛一声长两声短是什么意思,两声短一声长又是什么意思……工人们用这件汽笛来传递消息,帮助工人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大家可以看到我手里有一个墨盒,这是我祖父当年在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当教员的时候,他的工人朋友给他制作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是1921年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派人在这里创办的,那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认识到了长辛店工人阶级的力量,派遣邓中夏、高君宇这些革命前辈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邓中夏等人来到这里看到工人夜校的情况以后,就在此基础上办起了劳动补习学校,用来提高工人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如今,这枚具有纪念意义的墨盒已经成为了文创产品,经过精美的雕琢,供游人们浏览观赏。
来源 丰台时报
记者 原梓峰 林瑶 王晨
编辑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