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服贸会——数字园林,窥见艮岳的兴衰
2022-09-01 15: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美丽园林,丰厚底蕴。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始啦!!!

8月31日-9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更多好看、有趣的活动等你发现。

同时,中国园林博物馆也将引领大家通过线上直播畅游数字园林,感受诗情画意。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宋代历史可以说与园林的造园史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时期,政治上的重文抑武、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民文化的繁兴,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无不促成了园林艺术的高度繁荣。其中文人园林的发展最为突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也更多的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宝,中国的古典文献资料中留存了大量关于园林形成、发展以及鼎盛样貌的历史痕迹。

艮岳——“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回顾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中华文明的审美特点,还是艺术生活的多元融合,宋朝堪称是一座高峰。

政治上的重文抑武、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民文化的繁兴,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促使宋代园林发展出许多类型,其中包括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宗室外戚和高官富商所拥有的私家园林、宗教文化相关的寺观园林和帝王坟墓安葬的陵寝园林等,都具有各自的风格特点。

被称为宋代园林巅峰之作的艮岳便是宋代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艮岳始建于北宋政和七年(公元 1117年),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历时六年初具规模。“艮”是卦名,在《易经》中“为东北之卦也”,宋徽宗赵佶认为因山在国之艮,故名“艮岳”。

艮岳的建造深刻地体现了宋徽宗高超的审美功底和书画技艺。他摒弃了秦汉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固定模式,运用一种全新的布局原则并将山水画中的构图思想融入其中,塑造了山水自然的丰富层次。园林的中心是万岁山,山周十余里,分东西二岭。东部的万松岭和东南的寿山两峰对立,瀑布飞流直下,池塘清澈见底。艮岳四周更是别有风情,东麓植梅万株,芬芳浓郁,香飘万里,南麓水光潋滟,瀑布飞流,飞珠溅玉,西麓称为西庄,药材五谷种植丰富,北麓引景龙江为水源,开闸注水可成瀑布,如烟如雾。山中曲径通幽,数十个山洞藏于其中,整座园林山水环复,相得益彰。

但遗憾的是建于内忧外患时期的艮岳并没有被很好地留存下来,当时宋朝内有奸臣当道,外有敌国虎视眈眈,而宋徽宗赵佶却无心政事,整日沉溺于写诗、作画,对朝政之事不管不顾,对民间生活漠不关心,导致朝野内外矛盾重重。最终,国破家亡,后被金国俘虏,软禁了九年后客死他乡,而艮岳也在金人的铁蹄下荡然无存。

虽然园林今已经不在,但艮岳中的奇石却有相当一部分散落至各处,包括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和中山公园。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古代园林厅中,就有根据宋徽宗《御制艮岳记》和相关文献资料复原的艮岳立雕模型。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闪耀着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的古籍中,窥见当年汴京艮岳的风采。

让传统与时尚衔接,将园林与科技相融。依托数字技术,把宋代园林的诗情画意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欢快的活动参与体验中感受古典园林丰厚的历史底蕴,了解更多的园林小知识。

通过掌上触摸

共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探索已经消逝的园林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