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线,一座城。
北京中轴线,历经750余年,全长7.8公里,是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而修复一栋古建筑往往比建新房子更难。修复后的建筑是否忠实于原貌?建筑复建了,文化风韵是否仍在?
首开集团作为古建修缮的“排头兵”,在北京中轴线及其周边和延长线上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建设和古建修缮工程,为擦亮这张北京“金名片”作出了积极贡献。
雍和宫大街:蒙太奇拼接重现“儒风禅韵”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
位于天坛、地坛之间的崇雍大街,是元代以来北京内城重要的南北通衢和商业中心,也是彰显北京古都风韵的主要空间轴线。而作为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程的示范段,雍和宫大街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则显得更为重要。
首开集团房地房修一建筑公司承施的雍和宫大街环境整治提升,是围绕雍和宫和国子监,恢复“儒风禅韵”历史风貌的二期工程,实施范围为道路西侧由国子监街至交道口北头条,长度约650米;由东侧北新胡同至北新桥头条,长度约710米。
相比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古建修缮,雍和宫大街修缮工程表面看算不上“大制作”,更像是一部情感细腻的“市井生活剧”。首开古建团队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蕴藏着一个个历史片段的房屋门窗拼接起来。施工中邀请知名专家现场指导,旧材料利用率达80%以上,还有不少老砖要到外地采购。以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运用古法砌筑“风貌保护样板墙”,直观展现出“干摆”“丝缝”“淌白”等传统工艺。
整条大街修缮完工后,无论是住在这里的居民和商户,还是走过这里的行人旅客,都觉得有那种感觉了,那是北京老城应有的感觉。每一块砖瓦,每一道墙缝,都洋溢着那种历史味道。
(环境整治提升后的雍和宫大街)
北海西天梵境:烫蜡工艺再现楠木大殿神韵
北海公园是古都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造园经典之作。在北海公园古建筑中,矗立了近五百年的西天梵境大慈真如宝殿,是北京保存比较完好的为数不多的楠木大殿之一。西天梵境历经多次修缮,最近的一次是由首开集团首华建设公司承建完成的大规模修缮任务。
整个修缮工程的核心是楠木大殿。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对大殿的楠木进行烫蜡处理。这是处理楠木构件表面的一种工艺,可展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也可形成表层保护膜,起到防腐、提高耐磨性的效果。对于这么大体量的不可移动的众多楠木构件组合的大殿来说,烫蜡可谓困难重重。
首开古建团队组织了多场专家评审会,多次进行了参观取经,不断完善施工方案,制定了总原则:摸着石头过河,再难也要完美完成。
高温高压蒸汽清洗楠木污垢,修补着色统一楠木色泽,调配软蜡硬蜡比例确定合适硬度……修缮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模式,首开古建团队有巧思也有耐心,不断试验、试验、再试验,摸索、摸索、再模式,一步步完成了完成了烫蜡的工艺。数年来无论冬夏,首开古建修缮团队都要来楠木殿观测记录烫蜡的效果,确保交出满意的答案。
如今,站在西天梵境前的游人,都有这种感觉:这组建筑群既有历史的沧桑,又有新时期的气质,这是文物修缮保护后所能呈现出的最好面貌。而对首开古建修缮团队来说,能够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技艺是他们质朴的初心和使命。
修缮后的大慈真如宝殿
来源:首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