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内大街193号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地处簋街核心位置,地段繁华,交通便利,但这里的40户居民却面临着长久的如厕难题。
在居民强烈呼吁下,街道为民解忧,大家终于告别了使用多年的旱厕,迎来了干净卫生的水厕。但一个月后,这个新“上岗”的厕所竟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窘境。
本周《向前一步》将带您一同走进193号院,现场搭建沟通平台,为失序的“厕所管理”支招~
沟通刚开始,居民就提出院内厕所属于公厕,应由所属街道或城管部门和环卫单位接管。
但经过进一步沟通发现,193号院属于未经房改的中央单位自管公房。在193号院有产权方的情况下,街道社区对院内厕所没有管理权,也无法负责厕所后期维护费。
城市管理部门现场解释道,193号院内的厕所,属于院内专用厕所,有产权单位,服务对象也是院内居民,因此并不属于城市公共厕所。
一时之间,193号院的厕所问题陷入僵局。新建的厕所究竟应该谁来管?
一位来自其他自管公房的物业管理人员给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根据其他院内厕所的管理经验,厕所维护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水费则由居民承担。如果193号院的居民能自己分摊水费的话,最棘手的厕所用水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据测算,使用人数30左右的厕所,水费约1000元/年。193号院约有40户100人左右,使用厕所产生的水费约3300元/年,加上化粪池清掏费约2000元,总计约5500元/年。每户每年的“如厕成本”算下来约137元。
这样的分摊方式是否合理?居民能接受吗?
小厕所,大民生。如何让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的新厕所正常“服役”?如何让被遗忘的院落重拾整洁温暖?敬请关注本周日21:05北京卫视《向前一步》。
节目内容以实际播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