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冒充工作人员收取“关系费”?“办理补贴”陷阱老年人要小心!
2022-09-22 19: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案情回顾

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张路强(化名)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在县城及周边乡镇,以帮助办理补助、补贴需收取“打点费”“关系费”为由,骗取老年人钱财,共骗得7名老年人8100元用于个人挥霍。

案件结果

检察机关在立案后,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耐心开展释法说理,督促犯罪嫌疑人积极认罪认罚,全额追回被害人损失。同时,以诈骗罪对张路强提起公诉。

2022年7月29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张路强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检察官说法

这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老年人不了解相关政策规定,谎称认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冒充国家机关、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可以“代办、违规办理补助、补贴”等,骗取老年人的保险费、材料费、好处费。老年朋友在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应通过拨打官方电话、前往社区、村委会等咨询了解国家政策,到相关部门按照程序依规办理,切不可轻信可以“找关系”“省钱”等谎言,未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向他人转账,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以上案例来自于网络

文章来源 | 平谷检察


作者: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