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十年 “丰”光无限|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
2022-10-17 10:0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在”,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作为首都中心城区之一,丰台区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陆续实施“无煤化”、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扬尘污染治理等工程项目,通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2018-2020攻坚计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等行动举措,铁腕治气守护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2015年丰台区基本消灭燃煤锅炉,又持续推进实施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达8155蒸吨,实现辖区内锅炉全部低氮排放;2016年有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用不到2年时间攻克了计划需要5年才能完成的平房地区4万多户居民“煤改电”及其配套工程,2017年底辖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基本消除煤烟型污染。2017年PM2.5浓度同比直降17微克,相当于2013-2016年均降幅的总和。

2018年开始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向精准治理要成效。建成大气环境精细化闭环监管系统,在21个街乡镇、383个社区(村)布设空气质量监测小微站点以及52个粗颗粒物监控点位,围绕重点区域的施工工地、餐饮、汽修、重点道路等污染源,形成覆盖全区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立空气质量动态监测与分析制度,做到一小时一盯守、一天一发布、一周一会商、一月一通报,基本实现监测、预警、执法、治理、考核“五位一体”,为精准发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逐步形成预警、监测、考核、执法、治理一体化的大气环境监管体系。

创新方式手段开展VOCs排放检查和监测。在丰台街道、南苑街道、卢沟桥地区等区域,先行先试VOCs走航监测,针对晚间餐饮集中区、汽修企业集中区和加油站周边等突出点位,及时发现VOCs高值区域,为执法部门快速精准执法提供了支撑。充分利用新型移动设备辅助开展排放检测,率先使用便携式大气污染快速检测仪、微风风速仪等设备对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情况进行检查,检测重点行业企业VOCs治理设施废气收集率,提升执法效能。实施“一厂一策”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度治理,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完成油烟治理设备升级。

深化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督促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地责令限期改正、从重处罚;充分利用非现场检查等手段,加大对施工工地扬尘和渣土运输车辆的监管,组织12家混凝土搅拌站、241个工地安装879个视频监控设备;注重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控制扬尘污染,在丽泽商务区和丰台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的施工工地推广喷淋、喷雾、洗车轮、围挡等抑尘装置和技术。着力提升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全区清扫保洁新工艺作业覆盖率达到92%以上。

强化移动源治理,累计淘汰高排放车14万余辆,有力推动了机动车结构的优化。严把尾气排放关,十年累计检查各类机动车146.4万辆,联合公安交管部门重点加大对重型柴油车的检查力度。在全市率先实施批发市场差异化收费政策,对六家批发市场免收清洁能源车辆进、出场和停车费,倡导使用新能源货运车辆,有力促进了用车结构的调整。倡导使用新能源货车,在全市首推非道路移动机械“二维码”登记管理制度,实现了多级联控,“实名登记”。

十年来,丰台区从2012年PM2.5年均浓度92.5微克/立方米,2013年PM2.5年均浓度96.9微克/立方米,到了2021年PM2.5年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呈现断崖式下降。丰台PM2.5的月均浓度也屡次刷新监测记录:2021年5-10月连续6个月仅为“20+”,6-7月更是实现创历史的“10+”。

截至今年九月底,全区PM2.5累计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4.7%。PM10、SO2、NO2累计浓度分别为55、3、22微克/立方米,同比变化分别为改善11.3%、持平、改善8.3%。优良天215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天比例78.8%。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丰台生态环保人百分之百的艰辛和付出。未来,丰台区将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以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为重点,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建立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的大气环境精准监测分析与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科学治污水平。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妙笔生花看丰台”在生态环境领域形成生动实践。

来源 丰台时报

记者 曹言湖 通讯员 吕晓飞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