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京郊乡村十年华丽蜕变《我的桃花源之桃花源里看十年》第二期明晚播出
2022-10-17 15: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桃花源里看十年

长峪城村的古戏台上,传承了600年的社戏鼓点再次响起;京西大山深处的西达摩村,往昔被煤渣染黑的山草林树在秋日里又披上了层层金黄。

《我的桃花源》之《桃花源里看十年》第二期走进昌平区和门头沟区,继续探寻京郊乡村十年间的华丽蜕变,10月18日21:50北京卫视播出。

昌平区长峪城村

传续民间艺术 留住最美乡音

长峪城村位于京西北昌平区的群山之间,依山傍水,景色优美。这里在明代曾是戍边城堡,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战场。如今,长峪城远离了鼓角争鸣,成为京郊有名的传统古村落。

和明长城一样古老的社戏,便是长峪城的特色之一。长峪城的社戏源于河北梆子,村民称为“山梆子”,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几百年下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曲味,一直传唱至今。

社戏的演出就在村西永兴寺的古戏台,“演员”都是当地村民。虽然没有剧本曲谱,几百年来都是口传心授,但行头样样不缺,装扮和表演一板一眼。

(永兴寺的古戏台)

不过,参加演出的村民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长峪城人从小听到大的社戏面临着失传。邱震宇2016年当选村里社戏团的团长后,为筹集资金、寻找年轻接班人没少奔波,为的就是让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传统得以延续传承。

几年来,戏团不断有村里的年轻人加入。在当地政府部门扶植下,“长峪城山梆子戏”走出小山村踏上了更大的舞台上,申请成为了昌平区级非遗项目,被更多人所熟知。戏团也走进学生中间,师生们跟着老艺人咿咿呀呀唱念做打。

正是那份乡情,让长峪城老社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仍然保留了独有的韵味,也让许许多多像长峪城老社戏这样的民间艺术遗产又重新“活起来”。

门头沟区西达摩村

转型绿色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坐落于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东北侧山脚下。这里植被繁茂,每逢秋季红叶遍野,宛如五彩斑斓的山水画。当地的“红叶节”更是吸引大批游人来看红叶、赏秋色。

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个“煤炭村”,挖煤带动了经济发展,却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草木被扬尘遮住绿色,岩壁上凿开了坑洞、道路上满是运煤车洒落的煤渣,虽然地处清水镇,河里流淌的却是“黑水”,所有这些都记录着那段被挖采的岁月。

(当年的运煤路上依然存留着煤石)

随着绿色经济理念的贯彻发展,西达摩村关闭了曾经作为支柱产业的煤矿,转型生态涵养、沟峪经济和民俗旅游,修建了公园、登山步道和观景亭。今天踏进西达摩村,民居敞亮,村容整洁,水清路通。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办起酒店、民宿,流水潺潺,鸟栖林梢。又逢金秋时节,红色、黄色、绿色将远山和层林渲染成图画。在灵山秀水的滋养下,西达摩村在绿色转型中实现了新发展,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又成为了这里最亮丽的底色。

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的《我的桃花源》系列特别节目《桃花源里看十年(二)》10月18日21:50在北京卫视播出,敬请关注。


作者:

BRTV北京卫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