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深深 邂逅蒙古栎
2022-11-02 15: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十一月初的深秋

山野披上了斑斓的彩衣

火红的叶片与奇特的叶形

让蒙古栎摇身一变

成为深秋惹眼的存在

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

蒙古栎又被称为柞(zuò)树,是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紫褐色,有棱无毛。顶芽长卵形,微有棱,芽鳞紫褐色,有缘毛。叶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顶端短钝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圆形或耳形,叶缘钝齿或粗齿,幼时沿脉有毛,后渐脱落。壳斗杯形,壳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呈半球形瘤状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绒毛,伸出口部边缘呈流苏状。坚果卵形至长卵形,无毛,果脐微突起。花期4-5月,果期9月。

蒙古栎具有发达的根系,耐干旱、瘠薄,不耐盐碱,且具有材质优良和抗水湿的特点。

蒙古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生于海拔200-2100米的山地,在东北地区常生于海拔600米以下,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次生林树种,在华北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上,常在阳坡、半阳坡形成小片纯林或与桦树等组成混交林。

蒙古栎不仅木材坚韧、纹理美观,而且花、叶、果实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蒙古栎被广泛应用于水源涵养、防护林、防风林等多种造林项目中,因其表现出的抗风害、抗烟尘能力,近年来一些城市使用蒙古栎做行道树、庭荫树、厂区绿化及景园点缀。既可孤植也可丛植,景观效应较好,成为园林观赏树树种之一。

春夏,它们枝叶繁茂,绿荫如盖,是大地生机盎然的象征,到了深秋,叶子逐渐转为殷红,为绚烂的秋增加了浓重的一抹色彩。

蒙古栎在四季有不同的形态变化,其形态美观大方,主干挺直, 树形优美,大枝自然开张, 古朴幽雅,独具神韵,是风景园林造型景观的精品树种。

国家植物园(北园)北湖西侧,国家植物园(南园)壳斗区均有栽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36.

[2]徐连峰,刘一凡,刘继锋,王学刚,宋莉昕,江璟瑜.蒙古栎优良种源特性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探析[J].防护林科技,2022,(06):77-78.

[3]陈军.蒙古栎播种及大苗大树培育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04):49+111.

[4]张娜,程琳,赵西平.蒙古栎生长与材积的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22,(04):73-74+82.

[5]全鹏.蒙古栎育苗及栽培技术探析[J].广东蚕业,2022,56(04):111-113.

[6]李先强,王大岭,吕雪燕,郭佳忱,张骁,杨利军.蒙古栎研究现状及展望[J].吉林林业科技,2021,50(02):28-30.

温馨提示

国家植物园实行预约购票,微信关注“国家植物园”或“国家植物园购票平台”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进行预约购票,建议错峰游览。购票成功的游客需携带本人购票身份证原件于预约日期、预约时段直接刷身份证入园,购买半价优惠票的游客同时须携带本人有效优惠证件原件。

游园同时勿忘安全防疫,配合工作人员做好门区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测温扫码登记等疫情防控工作,保持1米以上安全游览距离,园内游览时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不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做到文明游园参观。


作者:

国家植物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