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梁思成
2017年,“中轴线申遗”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随着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及要求逐步清晰,作为中轴线上最后一段未按规划实施的道路,南中轴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道路工程提上日程。
项目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是传统中轴线南段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南起永安路,北至珠市口大街,长约523米,东西范围位于铺陈市胡同至西草市胡同之间,实施宽度为70-110米的整体街廓空间。融合道路交通空间与景观绿化空间,体现壮美的北京城市空间秩序;打造景观节点,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秉持精细化设计理念,最终实现“空间有序、景观协调、风貌完整、慢行顺畅、标识清晰”的建设要求,服务中轴线申遗。
(效果图)
首发集团公联公司组织各参建方通过对接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运用智慧化手段,着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努力建设一流城市环境与人居环境。为了实现中轴线御道贯通、慢行系统连续的目标,需对项目南北两侧既有交叉口交通组织及信号控制进行调整。通过交通仿真平台,对两个交叉口的车道布置、中央御道过街信号相位设置等方式进行模拟验证,提出可行方案。
为有效节约城市空间土地资源、提供城市整体形象、保障市民安全,本着“满足风貌要求、实现功能复合、未来弹性预留”的设计原则,将道路两侧的林立杆体有效整合,设置综合杆34根,整合率约为60%。结合道路既有BRT快速公交系统,基于电车杆为母杆,统筹交通信号灯、指示牌、交通监控、道路照明布设,保证轴线南北“视廊”通透,提高解决市管理分散问题,实现对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同时,在杆体设计中预留接口,为未来“创造有温度、可感知的城市环境”留有想象空间。为实现路口与周边区域协同控制,在道路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利用时空结合的手段提升了道路使用效率,打破了交通组织与交通信号控制之间跨学科的功能联动,保障了慢行交通环境,平衡了道路使用资源。
(效果图)
南中轴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建成后,将再现“一轴贯通南北”的历史景观。推动老城保护与复兴,为千年古都舒展出崭新画卷。
(效果图)
供稿: 公联公司党委
编辑:韩云竹
审核:关华 郝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