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一”假期,北京经开区就围绕科技文化、绿色生态推出了两条骑行线路,在打造亦城慢行氛围的同时,也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慢行所带来的快乐。
其中一条以“自然+生态之旅”为主题的亦庄新城滨河公园慢行路线更是受到大家的喜爱。在这条路线上,人们可以从北至南沿着凉水河慢行,途经凉水河公园、通明湖公园以及各类绿色开放空间和自然与人文节点,切身感受亦庄新城生态之美。
而诸多科技的加持,不仅让慢行这件事变得分外有趣,也让宜业宜居绿色城区更显潮流范儿。
01
科技进场 智慧点亮慢行线
经开区西环南路凉水河公园三号停车场是吕先生和区内外朋友们每周见面的固定起始点。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自从亦庄新城滨河公园设置了总长度9公里的3条智能步道后,他们几乎每周都会来此放松一下。“科技的力量,会让这段旅程变得方向感十足。”吕先生早已对公园的智能设施了然于胸。进场处的智慧屏、广场上的智慧座椅、路线上的智慧灯杆,一处处太阳能景亭、一座座发电风车,是园子里的“智慧利器”,也是市民们热衷选择的打卡点。
作为AI与体育的全新结合,滨河公园智能步道系统提供了全新的运动数据记录方式与有针对性的运动指导建议。“走在这条路上,感觉自己都跟着变聪明了。我们前期了解过,它应用了二维码识别技术,在我们无需佩戴其他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就能实现运动行为数据的自动汇总、整合与展示,其还具有运动数据自动记录等功能。”和吕先生一样,史女士也是滨河公园的忠实拥趸。“第一次来公园的时候,就遭遇了手机没电的窘境。”这时公园内具备太阳能光伏供电、座椅加热、USB手机充电、手机无线充电、蓝牙音箱、座椅照明、WiFi、光伏储能“八合一”功能的智慧座椅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此前真的没想到座椅还能充电。”而“能充电”的座椅仿佛为她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随后智慧灯杆、智能生态卫生间、智慧绿化垃圾处理粉碎回收设备等智慧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被她先后解锁。
△凉水河公园的智慧座椅。资料图
与公园同样充满智慧的,还有通明湖。作为被广大亦城人所熟知的休闲场所,它另外肩负着确保水安全、提升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重要使命。因此,在这里安装了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和智慧鸟类生态监测系统。公园管理人员通过前者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实现数据分析与对比,有效监测湖区水质变化;通过后者对鸟类活动进行抓拍,同时对鸟的种类、习性进行识别及数据分析,最终生成鸟类飞行轨迹图、鸟类百科库、鸟类习性库、鸟类统计图,实现了鸟类活动监测自动化、智能化。
02
绿色先行 环保理念随处见
家在经开区的张爽每周必定要走进滨河公园。她表示,智能化、环保化设施设备在滨河公园随处可见。而最讨她喜欢的是太阳能景亭和风力发电风车。
据了解,公园设有40个太阳能景亭,全部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可满足自身及周边灯具用电需求,太阳能光伏板总日储电135度,相当于每年节约43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吨。其中11个景亭还安装了红外感应系统,利用人体红外能量作为控制信号源进行自动识别。当有人进入探测区域就能自动启动照明系统,反之亦然,真正做到了将节能进行到底。而作为与公园“网红”水车一样具有“高地位”的风车也在节能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据统计,公园里的6台风车将风能转换为电能,通过蓄电池进行储能,用于公园景观照明,妥妥地践行了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而且,它们还“兼职”装扮蓝天,晴天时,路过的人大多忍不住为它们留影,或用于电脑桌面,或放于朋友圈。
此外,在滨河公园还有很多被藏起来的“绿色神奇”。比如,在大乔木周边挖沟填埋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插入导流管,利用骨料中砖瓦的吸水性及蓄水性,提升绿地整体雨水利用率,通过特殊种植,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置雨水花园和生态草沟,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组合方式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使公园绿地成为更有效的“海绵体”,而且在雨水花园和生态草沟内填筑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滤料并种植不同耐水植物,利用建筑再生料的吸附能力以及植物根系的过滤及吸收能力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与公园“约会”结束后,张爽站在路边,看着新石器无人车不断感慨,“不久前还在听公司元老回忆多年前的经开区一到夜晚就很难打到车的不易,如今工作、生活在经开区的我们不仅不会再为打车这件事发愁,还有可能打到曾经登上过首都舞台的无人车。”幸福的亦城人,是她给自己、也是给更多人进行的定义。
融媒体中心:齐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