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紧贴当代生活的哲学入门课,为几乎困扰每个人的真问题提供答案
*哲学深夜食堂,失眠最佳读物,大哲学家陪你度过漫长黑夜
☆名人推荐
针对网络上的真问题,这本幽默而又严肃的哲学导论将为我们答疑释惑。这里有太多美好而又重要的哲思。尽管人们未必会同意作者的所 有观 点,但它将 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厚重、深入。
——牛津大学教授基思•·沃德(Keith Ward)
用往圣先贤的智慧解决当代生活面临的问题,劳擅长将最具挑战性的哲学思想讲得深入浅出并将其引入日常生活,这正是阅读的乐趣。
——菲利普·高夫(Philip Goff)博士,著有《伽利略的错误》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一个朋友都没有?
如果我永远找不到真爱怎么办?
为什么我不享受生活?
我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吗?
……
人们总试图弄明白一件事的意义或对我们的影响。每天,数以百万计的人都会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他们想问的问题,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这些问题有一些共同点,它们涉及的领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触及的。在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问题背后,是人类对世界、对他者、对知识的永恒关切。
本书将解答人们在网上提出的各种重大的、急迫的、与人类存在相关的问题。学识渊博的哲学学者史蒂芬•劳将借用柏拉图、康德、克尔凯郭尔等大哲学家的智慧,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而不是晦涩难懂的术语,向读者揭示历史上最伟大的“头脑”会如何解答当下人类所面临的困惑。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问题”之书,书中列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基于网络搜索引擎的关键词自动联想,比如输入“我在”,下方出现的第一个推荐即是“我在虚度人生吗?”此外,还有“我的人生有意义吗?”“人生还有更多可能吗?”等各类发人深省的灵魂拷问。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正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都难以避开这些问题,它们总会在某一刻,尤其是深夜,浮上脑际。
这也是一本“答案”之书。关于这些几乎困扰着我们每一个当代人的问题,在历史上都早已有人思考过,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比如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康德、尼采等。当然,这些“答案”并非是绝对正确、一劳永逸的,你还需要结合书中的许多见解和思考方法,以更独立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总之,如果你在深夜突然开始思考人生,不妨拿出这本书,大哲学家们将陪你度过漫漫黑夜,带你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
02
“科学与宗教”是一个经典话题,二者的关系也一直备受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科学起源于宗教,而摆脱宗教的束缚,却耗费了其漫长的时间。本书追溯了17世纪至今宗教与科学分离、交汇的历史脉络以及期间发生的多次冲突。正如叔本华所说,“在理性与《圣经》之中,我们只能选择其一,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无异于在两把椅子之间落座”。
无论从对象还是从方法上讲,科学与宗教都是截然不同的两大领域。然而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它们二者的关系便一再引起人们的讨论,甚至不断有人提出要让二者进行“对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书的诞生正是源自这个问题。
科学史学家伊夫·金格拉斯(Yves Gingras)首先分析了17世纪的科学在争取独立自主的道路上遭遇的神学羁绊。接下来,他回顾了伽利略从1633年因异端言论获罪到350年后教皇若望·保禄二世终于为其恢复名誉的漫长历史过程,叙述了欧洲学者在此期间做出的不懈努力。最后,他向我们展示了随着科学自然主义思想逐渐进入地质学、自然史、人类史、 社会史、宗教史等学科,上帝与自然神学如何在18至19世纪渐渐淡出、走向科学的边缘。
如今,一些宗教教义和民间信仰依然对已经得到充分证实的科学成果持有抵触的态度,而且这种现象颇有抬头之势。对此,作者呼吁,在理性和信仰之间,我们应当做出选择,加入理性的阵营。
03
☆编辑推荐
我们在不停地变化,和周围技术领域的变化速度一样快。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便迎来了一个科技的世界,成了一个以进化的人类为基础、结合科技创造出来的新物种——科技智人。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环境,但并没有帮助我们成为人——因为,要成为人,我们需要智慧。当代智慧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才干;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人们可以“拥有”的东西:它是存在,是自我的构建、自我的掌控。本书作者在深入分析我们如何被世界、被他人掌控的同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科技给人类提出的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智慧的问题、哲学的问题。
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人类亦然。可我们是否已经进化成一个新的物种——科技智人了呢?要想更好地存在于世,今天的人类不仅要成为“科技人”——与科技共同进化,还要成为“智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智慧。事实上,这个由我们所制造出来的世界正在考验着我们:人类是否可以匹配由他们自己所创造出的科技伟绩。新世界许下的承诺令人遐想联翩,可过时的东西让我们在过去的世界中止步不前。那么,又当如何反抗呢?本书就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围绕科技智人这一概念,梳理了近年科技哲学领域的新思考。作者选择从亚洲哲学中汲取灵感,旨在重新构建一个“科技圈”内的日常生活准则。
04
☆内容简介
原子间聚集与离散的组合,成就了我们所观察到的大千世界的多样与变化。
不论是细菌还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我们都使用相同的 DNA密码语言与20种蛋白质字母。
并非是某种文学比喻,现代宇宙学已经揭示了,我们都是由货真价实的星尘所组成。
深层意义上,我们即为物质, 但我们却是一种能够辨识自身、意识到存在之惊奇与脆弱的物质。
……
对物质所产生的反思,可以构成一种纯粹而真实的精神运动、一种绝佳的内省途径。
从微观量子物理,到宇宙天文奥妙;从日常生活起居,到思维感官意识,物质可说是无处不在,随处可闻。它催生哲学家们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思考,一次次引发着理念与科学的革命;它触动艺术家们的敏感神经,既从内容又从技术上提醒着艺术创作的无数可能性;它可化为具体的语言,或成为客观的取材对象,飞入一代代诗人的文字中……而科学发展至今,物质的概念不再如曾经那般清晰,物质世界也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多样,也更具不确定性,由此派生出的问题亦令人不知疲倦地投身其间,既在形而下,又从形而上。
☆编辑推荐
*一部“致敬牛顿”的科学人文之书
*自微观核子尺度,至宇宙星系之间,物质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更为复杂多样
*诗歌般的语言,讲述着物质的演变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
即将出版:
05
☆内容简介
克劳德·罗马诺检视了“真实存在”这一概念的来源,包括那些遥远的来源,这一概念尤其构成了“个人真实性”这一现代理想的基础。通过追溯这一理想的谱系,挖掘出它的一些最古老的形式,读者将会发现不同种类的话语和话语图式,不仅是哲学的,还有神学的、精神的、修辞的、文学的和美学的。
克洛德·罗马诺由此勾勒出了一部西方哲学史,这部哲学史的轮廓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西方哲学史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也与“我”和“主观”的宏大的形而上学相去甚远,它遵循着对生命形式和存在方式的曲折的思考之路。
06
☆内容简介
你曾经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吗?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者乔·莫兰教授不是要告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要让你放心,失败是人类的职业生涯必然品,它是关于生活的条款文件中,那行小字印刷的内容。
当你读到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等人觉得自己失败了,会感受到某种鼓舞。伍尔夫写道,她想要正视生活,看到它的本来面目。真理是残酷的,但我们依然可以去爱真理。
结合哲学、心理学、历史和文学,莫兰对人类本质的乐观思考和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慰藉和希望。正如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所建议的那样,永远年轻,永不回头。
07
☆内容简介
这本书通过古老的仪式、中世纪的故事、现代哲学和未来主义的图像等多个方面,从各个维度对夜晚及人类对夜晚的体验进行了探讨,透过活跃于夜间的人,即那些保持着奇怪作息时间、在夜间体验各种可能性的人,介绍了各种各样迷人的夜:小偷的夜、逃亡者的夜、醉酒者的夜、失眠者的夜、革命者的夜......
毫无疑问,每一类人都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迷人的夜,以及夜与时间、空间、恐惧、虚无、欲望、死亡、遗忘、视觉、秘密、犯罪、怪物和身体等概念的哲学联系。
08
☆内容简介
四世同堂是什么感觉?作者洛伦兹·瓦格纳(Lorenz Wagner)的住所很特殊,四代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人会变老”在这个家庭中是永恒的话题,小孩刚刚步入生活的同时,老人则面临着死亡,而瓦格纳本人将迎来他的50岁生日。三年前,他们搬到一所房子里共同生活,洛伦茨·瓦格纳的心中逐渐产生了恐惧感和渴望:一方面,他目睹了老年带来的疼痛和痛苦,意识到人的脆弱;另一方面,他渴望还能陪伴女儿罗米(Romy)很多年。
与上世纪相比,我们的预期寿命可能翻了一番,但是生命的最后几年常常有如一场酷刑。瓦格纳仔细研究了这个议题,很明显,老龄化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以停止这一进程,甚至将其扭转。在不知不觉中,在他的家庭生活中愈加明显的是,年轻人和老人互相需要彼此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健康老年的秘密不在实验室里,而是在家里:在家人和朋友中间,你不仅会变老,还会变得更幸福。这位国际畅销书作者在讲述渴望和家人共度更多岁月的同时,探索最新的老龄研究结果,告诉读者如何快乐和健康地步入老年。
09
☆内容简介
平静、内心自由、生活快乐:新一代的女性已步入中年。五十岁不是新的三十岁,五十岁就是五十岁,这是人生的精彩阶段!
这种新的自信从何而来,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女性经历了什么,让她们拒绝留下惯常的刻板印象?这些都是著名的《明镜》杂志作者苏珊娜·拜耶尔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她同时也向包括克劳迪娅·希弗(Claudia Schiffer)、西丽·胡斯特韦特(Siri Hustvedt)和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内的一些名流、教授及护理人员等普通女性提出了这些问题。这本书从女性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年的积极乐观的故事,将给年轻和年长的女性以勇气,让她们期待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