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大家谈|“北京交通”APP“停车服务”升级,更加快捷方便
2022-11-30 17: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19年,本市全面实行道路停车电子收费。三年来,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车次和车辆数不断提升,“北京交通”APP作为官方缴费渠道也在持续升级,2022年11月28日,“北京交通”APP中的“道路停车”功能全新升级改版为“停车服务”功能,为停车人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


今天是“治堵大家谈”第291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智慧停车部部长王忱、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停车管理中心职员吴玮頔,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欢迎持续关注每周三早间7:30—9:30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治堵大家谈”专题节目,我们一起为北京的交通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停车服务”功能升级界面布局更合理

订单状态更明了 信息服务更丰富

“北京交通”APP作为道路停车电子收费的官方缴费渠道,累计下载量已达到1097.6万次,注册用户数达713.3万人,绑定车辆数379.9万辆。特别是2022年以来,道路停车日均服务车次已达48.4万次,高峰期达到51万次

此次“北京交通APP”升级改版后,原来的“道路停车”升级为“停车服务”功能,变化主要体现在界面布局、订单显示、信息服务等三个方面。界面布局更合理,“便捷支付”“功能入口”“地图导航”三大区域功能明确,不同型号手机系统的兼容性及匹配度得以优化,运行速度和适配能力明显提升。订单状态显示更明了,针对已绑定的车辆,可在首页顶部便捷支付区域看到每笔订单的状态标签,订单展示按照“缴费期限”排序。停车信息服务更丰富,在原有可查询道路停车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路外备案公共停车场的位置查询服务。

道路停车缴费渠道持续拓展

停车人可通过多种途径咨询投诉

除官方缴费渠道“北京交通”APP之外,停车人还可通过线上、线下两类授权渠道进行缴费:线上缴费渠道包括“北京通”APP、“北京交通”微信公众号、“北京道路停车缴费”支付宝及微信小程序、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市民中心、“中国工商银行”APP本地服务、“招商银行”APP车主服务、“乐速通”APP(ETC);线下缴费渠道包括本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营业网点等。再次提醒广大停车人,缴纳道路停车费用时,一定要使用正规渠道,切勿使用非官方授权的途径缴费。

如在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车位停放车辆有疑问时,停车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咨询、投诉和意见反馈:一是可向停车时所在区的停车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和投诉。各区停车管理部门电话在橙色的道路停车价格收费公示牌上可查到,也可以通过“北京交通”APP停车服务,点击“个人中心”里的“一问一答”专栏中第15项问题中查看各区电话,还可通过市交通委官网行业服务栏目中的“停车专栏”问答子栏目中的第15题查看各区电话。二是可拨打交通服务监督电话12328进行咨询和投诉。

西城:率先开展北京市道路停车改革

现有170条道路、9246个车位

实现路侧电子收费停车

根据最新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10.62万人;据公安交管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注册在本区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余万辆;人均拥车率比较高,超过452辆/千人,远高于全市300辆/千人的平均水平。据统计,辖区内约有23万个车位,缺口高达一半以上。

西城区于2019年与东城区、通州区率先开展北京市道路停车改革,自2019年至今,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共分三期建设。截至目前,西城区共有170条道路、9246个车位实现路侧电子收费停车,并将继续推进完成第三期建设中涉及德胜、月坛、西长安街、广外、展览路等街道的共计53条道路、约2350个车位的对接上线工作。

西城:致力缓解停车难题

可申请居住停车认证或有偿错时共享停车

西城区始终致力于缓解居民停车难题,通过居住停车认证、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等方式,尽量满足常住居民的停车刚需。

一是居住停车认证方式。西城区常住居民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停车登记”,或到所在社区或街道办事处扫描二维码进入程序。进入后在“认证登记”板块选择所在街道及期望认证的道路,录入车牌号码,并在“信息完善”板块上传个人信息及相关材料,可在“进度查询”板块查看审核进度。如果显示“认证通过”则表示,在所选期望认证道路上停车,全天按照2小时1元的居住停车价格进行计费。

二是有偿错时共享停车方式。截至目前,西城区共有82家停车场,可提供3372个有偿错时共享车位,如有需要,可拨打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停车管理中心热线电话(010-66517892)进行咨询。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的条件不同于路侧停车居住优惠认证,具体要咨询各停车场,并要与停车场签订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协议,签署时看清错时共享停车的时间段,以及是否包含限行日、周末以及法定节假日等条款。


作者:

北京交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