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青镇/供图
日前,历时一个半月的“和美闵航”最美村居建设微更新项目——四季青镇闵庄路38号“锦苑”竣工并通过联合验收,这也是继闵航路18号“和苑”之后的第二个社区微更新项目。
为推动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四季青镇规划开展了“和美闵航”最美村居建设工作,通过“和美闵航”参与型微更新项目——“十美小院”,以点带面,优化社区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闵庄路38号“锦苑”是四季青镇“十美小院”的第二个建设试点项目。
打造特色“党建文化墙”
据了解,“锦苑”诞生之前,可谓杂草丛生,蚊虫奇多,宠物粪便随处可见,占地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是一处低效闲置空间。“38号院与北侧的36号院建设之初是统一规划设计的,后来被分成2个院落,中间主路划给了36号院,38号院在东侧另设了出入口。于是,这块原本紧邻主路和西入口的活动场地成为38号院偏僻角落里的一块三角地,未再进行实际建设,疏于维护和管理。”四季青镇镇域规划师于小菲向记者讲述了“锦苑”改造前的情况。
而如今,脉络清晰的小径,整齐划一的乔木翠竹林,文化气息浓郁的休闲廊,健身器材齐全的功能区,以及无障碍通行的坡道,温暖舒适的木质凳面等暖心适老适幼设施,都彰显了升级后“锦苑”的暖心暖情,让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此外,“锦苑”还积极打造特色“党建文化墙”,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打造健康向上的小区文化。作为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为主力、以专业团队为资源的微更新模式,“锦苑”在设计改造时,特意融入了“十美小院”标志性的设计元素,即修建了党建景观墙和铝合金休闲廊架,既简洁内敛地体现“锦苑”的党建文化和人文气质,又可以优雅地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
不仅如此,为了契合闵庄路38号院落内原有的景观风格,责任规划师团队采取的策略则是因地制宜、以简驭繁。“十美小院”设计模式,基本是按照“固定搭配+个性元素”来限定成本、提升质量的。“例如,锦苑是保留了场地内原有的乔木,整理修剪后,延续并改进院落内原有景观做法。”于小菲说。
社区搭台居民共建共治
作为一项民生改善工程,“锦苑”微更新高度重视民意,先后设置了居民问卷调研、方案意见征集、居民监督施工等环节。同时,闵航南里社区积极搭建实施治理平台,整合专业力量,建立沟通协商机制;责任规划师全面统筹改造实施,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过程指导推进项目落地。可以说,从调研、设计到施工、验收,居民们全程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建议,与基层政府、社区工作者、责任规划师、专业设计人员、施工团队共建美丽家园。
“问卷调研内容涉及更新建设、物业管理、社区治理等方面,一方面为微更新项目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长效治理作准备。通过调研,‘锦苑’居民对户外空间、健身器材和硬地铺装需求较大。”于小菲表示,“和苑和锦苑的设计方案都是经过设计团队与居民代表的多轮讨论,并进行公示后确定的;施工阶段居民从放线开始全程监督,责任规划师随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居民提出的要求;完工后邀请居民参加竣工联合验收,全过程公开透明。就连‘锦苑’这个好听的名字,也是居民共同商议拟定的。”
如今的“锦苑”早已蝶变为党建文化园地,兼具党建宣传、居民议事、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在设计上既延续了院落原有的景观风格,更展现出了时代新风貌。从以“和·美·情”为设计主题的闵航路18号院“和苑”,到华丽亮相的闵庄路38号“锦苑”,通过闵航南里社区一年多的更新实践,在镇政府、社区、居民和责任规划师的共同努力下,以规划引领、统筹更新、公众参与、共建共治4方面工作为主的“闵航模式”已逐步成型。未来,四季青镇依托“闵航模式”,让更多的院落加入“十美小院”的行列,有助于打通城市更新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为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记者 阚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