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基础教育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怎样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统筹疫情防控新阶段下的学校教学和防疫?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身为学校校长的代表和委员们关注了哪些教育问题?发出了哪些有见地的好声音?一起来看吧——
关键词1:人才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沈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特级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今年的提案关注的是如何在基础教育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等一体化的宏伟蓝图设计是一致的。所以拔尖人才培养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也会促进北京文化的大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依靠思想建设和课程建设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思想、课程、核心素养都是对拔尖创新人才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强化思想建设,使青少年走正确的道路;强化课程建设,帮助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芦咏莉:
孩子的奇思妙想和智慧创造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表示,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从小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先进主张和伟大品格、伟大精神。我把二十大报告中的内容,结合身边事及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翻译”给孩子们听。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活力,更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智慧创造。孩子们在知晓懂得“一人既短,二人既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道理的时候,就知道了团结奋斗的价值,于是就跑去找来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古今中外的名言佳句进行佐证。在市政协大舞台大家庭中,我将继续将我在政协工作中的所学所得继续翻译给孩子们,将我的所想所做继续分享给孩子们,继续做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做好我的力量,贡献我的力量。

中关村一小党委书记、科学城分校校长 商红领:
疫情防控新阶段下的学校教学和防疫
北京市政协委员、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党委书记、科学城分校校长商红领表示,疫情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未来,学校将重点统筹好课上以及课后服务的时间,优化课程架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学校现有的一些资源可以应对未来出现的特殊情况,教育教学可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新形势也推动教育领域产生更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提供统一的内容,到更为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 王海霞:
丰富劳动课内容和形式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建议,北京中小学校在劳动课程的升级打造上,要发挥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价值,创建更多适合学生进入的农业、科技、社会服务类、高职院校等实践基地和资源平台,让学生有更多具体的职业体验机会;同时,不断提升老师的劳动育人能力,发挥家庭在劳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书记、校长 曹君:
关注青少年抑郁及心理问题
当今天的孩子抑郁了,家长可以怎么办?学校应该怎么办?社会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北京市人大代表,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曹君的提案呼吁应建立并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的预防和救治体系,为病患家庭提供切实帮助,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首先要 建立学校、社区、医院三级响应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相关保障体系。此外,学校教育要走在前面,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小学生情感管理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 建设儿童友好型学校,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校长 曹仲帅:
让青年骨干教师与怀柔科学城一起成长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校长曹仲帅表示,“目前怀柔科学城的‘教育’与‘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匹配度还不够,一是需要解决‘提高怀柔科学城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科学城人才子女的就学需求。二是需要探索‘科影教’融合的新思路、新模式。通过‘高品位’的教育支撑科学城的发展,更好推动教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
在此大背景下,曹仲帅校长建议设立“市级部门支持怀柔科学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具体措施为:一是选派市内名师、专家,围绕新课程、新课标,分学科对怀柔科学城骨干教师进行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与新课标理念匹配的命题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等高位系统培训。二是安排课程专家,指导怀柔科学城骨干教师挖掘科研院所和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资源,开发“科影教”融合的地方课程,让青年骨干教师与科学城一起成长。
来源丨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商报、现代教育报等
责编丨云凯杰 图片丨部分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