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返京人员川流不息,政务服务中心全员到岗,各家企业开足马力……近日,记者多路探访发现,节后上班,各行各业开始忙碌了起来,呈现出一片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的新景象。
人流大了
返岗首日火车站客流持续高位
1月28日,在北京北站,记者看到出站旅客川流不息,许多人手中的礼品袋多了点“家乡味道”。“山西老陈醋,专门去酿醋的村子里买的,带回来让同事们尝尝鲜。”“老妈自制灌肠,就剩一根儿了,让我带回来吃。”“老人做的布老虎,送给邻居家宝宝,添福添喜。”旅客们介绍。
北京北站迎来返京高潮,客流量增加
“轻装归来”的人也不少。32岁的刘先生出了火车站,直奔地铁口,正拿着手机扫码进站。“我老家在呼和浩特,带着东西乘车有点不方便,我就提前把东西邮寄了。购物袋里装的是爸妈给准备的水果,路上没吃完,正好带回家。今年是我来北京的第八年,希望工作顺利,升职加薪。”
最吸睛的要数结伴归来的人们,由于人数众多,他们往往最能吸引志愿者们帮扶的目光。“下一辆列车马上到,别在出站口聚集,影响大伙儿出行。”“推着轮椅坐扶梯有危险,我带您去坐直梯。”“积水潭离这里不远,带小孩建议您直接打车过去,一家四口正好一辆车可以坐下。”……李文军是北京西城志愿者,从1月26日(正月初五)开始正式回归志愿岗,协助北京北站疏导人流,做好春运返程工作。站台中的他,身着深蓝色志愿服,手拿对讲机,是旅客最信得过的“指路人”。“有的人拉着行李箱从大厅另一头跑过来问路,说看到这抹蓝色心安,能为大伙儿服务,被大伙儿认可,我们也很开心。”李文军说道。
返京人员走出车站,奔向四面八方
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大年初六到京旅客约有60万人,同时北京地区发送旅客22.5万人。为做好春运返程阶段火车站旅客接驳运输服务,北京市交通行业继续采取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公交开行多条地铁摆渡线、在出租车调度站设置临时合乘区等措施,服务抵京旅客夜间接续出行需求。
窗口开了
办事员到岗 业务全线开放
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西城区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业务线全开,全体工作人员从“休闲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上午八点半,白纸坊街道政务服务中心14名前台员工100%到岗,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工作。询问需求、材料审核、填写信息、系统录入……坐在前台窗口内的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举止规范,热情、耐心与前来办事的居民沟通。“您好”“请您稍等”“您别着急,我给您问问”……窗口礼貌用语使用得当,让居民感到舒心。
白纸坊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业务全开,服务人员耐心与办事人员沟通
“您的医保卡已完成挂失,请在5个工作日之后领取新卡。”2号窗口工作人员董珍双手递还王女士相关证件,并细心做出说明。“过年期间孩子的医保卡丢了,今天得知服务中心开工,就过来补办一张,办理起来非常方便。”王女士说道。
除了前台窗口业务忙,后台工作人员也在积极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工作。在大厅一角的服务接待区,居民周先生携着一沓医保报销单,正在与负责“一老一小”城乡居民手工报销工作的曹梦妮进行医保业务对接。去年11月,周先生申请了特病医保报销,今天正好来补交报销材料。“今天一大早,我就收到了咱们服务中心的电话,说我的网上申请已通过,可以来现场补交材料,这是好事,我心里高兴,收拾收拾就过来了,来到这儿立马就办理了。”周先生说。
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全员到岗,做好服务引导工作
此时的曹梦妮正耐心核对发票、诊断证明、检验结果报告单等材料,记者大致数了数,约有一百余张,“审核这些材料需要一个多小时,期间需要办事人配合做好相应证件复查、信息核实等。”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悉,新年伊始,职工医保待遇迎来调整,来咨询新政策的人比往年增多,白纸坊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开工当日共接待群众80余人,办理业务52件。目前,中心已召开紧急部署会,在帮助工作人员调整好状态的同时,努力让前来办事的居民感受到新年为民服务的“新气象”。
营业正常了
商户信心回归忙不停地
“支付成功”,1月28日记者探访白广路的新发地果蔬便民店,还未进门,就听到了清脆的收款提示音。“这声音听着红火,我们干得也有劲儿,今年一定会有好营收。”负责人许海江告诉记者。
走进店铺,各类生鲜、蔬菜、水果供应齐全。鲜肉摊位前,店员正在帮顾客剁羊排、五花肉。蔬菜区域,新鲜的西红柿、黄瓜,包装好的大葱、西蓝花等蔬菜供应充足。刚搬出来的橙子试着打开一个,水汪汪、果粒颗颗分明,成了大伙儿的重点抢购对象。“过节就得吃好、喝好,这橙子饱满新鲜,看着都流口水。”正在采购的王先生说。
摊位货品充足,顾客有序挑选
许海江介绍,春节期间是店铺经营的黄金期,他们坚持不打烊,就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延长营业时间,满足大伙儿的购物需求。“我和爱人守着小店过春节,一天门没关。每天看到人们熙熙攘攘,排队采购,心里就很踏实。”
据了解,这家小店共有7名员工,为了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需求。春节期间,店铺调整营业时间,大年三十到年初四早8点开门,晚6点闭店。“那段时间,每天晚上两点至三点我们都会去新发地进货,最大限度保证货物新鲜,我们卖得放心,居民吃得安心。”许海江表示。
正月初七,新发地果蔬便民店客流量增加
从年初五开始,白广路新发地果蔬便民店恢复正常营业时间,早七点半开门,晚九点半闭店。随着客流量增加,店铺销量也显著提升。“买了些蔬菜和这里的特色‘大红门鲜肉’,准备晚上回家做顿火锅。水果价格比之前有所下调,就顺手买了点。”马女士说道。
看着小店日渐浓郁的烟火气,许海江充满信心。“在居民家门口开店,除了要提供便利,就是得让居民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生活可期了
快递小哥轮值到岗错峰回乡
初七早上7点钟,顺丰快递灵境站的快递小哥们正忙着分拣货品,准备送往千家万户。这个春节,有些小哥选择留京过年,有些小哥选择回家休息,铆足精神后返京开工。新年新气象,他们对家庭、对工作都有着不少新期待。
中午12点,快递小哥杨洋回到站点,把快件放入不同的投递“道段”,没顾上吃午饭,又装了一箱货物出发了。“多年养成的习惯,为了不耽误送快递,午饭一般都在路上找时间吃。”杨洋今年30岁,老家在河北邯郸,很早就到北京打拼。当过保安、服务员,后来选择了收入不错的快递工作,一干就是5年。
快递小哥送货忙
兔年春节,杨洋本打算把家人接到北京过年,后来因故取消。因为顺丰对春节在岗快递员有激励措施,他选择错峰回家过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没办法团聚,杨洋有些遗憾。但能多挣点钱,家人也表示理解。
除夕当天,派件多人手少,杨洋从早晨7点一直忙到了夜里10点。好在站点为快递小哥煮好了饺子,吃过饺子,杨洋心里热乎乎的。“这段时间公司和街道对我们特别照顾,送来关怀措施和暖心包裹。虽然春节在岗,但心里很踏实。”杨洋说。连续4年春节假期就地过年,这趟回家,杨洋想多陪孩子玩玩。再回北京,又要两三个月见不到。
与杨洋不同,快递小哥方廷鹏选择回家过年。大年三十,老家在河北张家口的方廷鹏坐着高铁回了家。除夕夜,一家子人做了一大桌饭菜,吃饭、看春晚,一直到12点,依照习俗,各户放起花炮,村里热热闹闹的。大年初一、初二,方廷鹏忙着拜年,陪家人看了踩高跷、扭秧歌的表演。过了“破五”,年也就算是过完了。初六他开始收拾行李,家人把特产牛羊肉干装包,方廷鹏匆匆吃过饭就出发了。初七一早7点准时返岗,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方廷鹏比杨洋大将近10岁,也在顺丰快递灵境站工作了5年。来这之前他做生意亏了,经人介绍成为一名快递小哥,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稳定。最近几年,方廷鹏明显感觉工作节奏快了,收入也变高了。尤其今年,复工回来第一天,他就送了100多件货物,忙到晚上9点多。
新的一年,工作自如许多,这也给了他们更多期许。
说起新年愿望,除了希望家人健康平安,杨洋和方廷鹏都盼望服务好客户,多赚点钱,“送好每一单快递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家庭,我们要在北京继续打拼。”方廷鹏说。
目标确立了
社区大管家 复盘解难题
节后返岗第一天,新街口西里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张浩早早就来到居委会,走进办公室,摊开工作笔记,开始复盘春节长假期间的居民诉求。
“在来的路上就开始琢磨过年期间这几件事了,复盘一下,跟大家说清楚。”在张浩的笔记本上,清楚记录着大年初一当晚社区一栋居民楼内发生的下水道漏水情况:晚上9点40左右接诉、10点入户了解、12点前基本处理完毕等几个关键时间被着重标注出来。
张浩的笔记本上,像下水道漏水这样的假期“小事”还不少:胡同井盖破损了,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设置提醒标识;有居民反映洗车店员工把水洒到路面上,他马上协调人员去处理。七天假下来,林林总总十几件。
复盘的二十多分钟里,张浩的手机不一会儿就响一次,接听完毕后,他都会在本上记录。中午去看看井盖,晚上下班前到漏水的居民家回访,还不到10点,一天已排得满满当当。“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有这样才能查起来清楚,干起来明白。”两年多里,他带着同事们走遍每一栋楼,对社区大事小情都做到手中有账、心中有数。
返岗第一天,张浩很忙。他说,自己很享受忙碌的状态,并且已经给兔年立下了小目标——将以居民的诉求为出发点,通过换位思考和热心主动的服务,把社区建设得更美好,当好红墙卫士,守好百姓日子。
来源:北京西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