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应及时监测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75%的健康孕妇维生素D处于缺乏状态(<20ng/mL)。那只补充维生素D就可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孕妇及家属对维生素的认知不足,只是单纯认为补充维生素D就够了,忽视了维生素A、E、K1的意义。为了减少维生素营养异常导致的孕产妇及胎儿不良的结局,建议在孕期及时监测维生素的营养状况,根据孕妇自身需要制定个体化补充方案,避免因补充不当造成隐匿性不良结局。
缺乏维生素D对胎儿及婴儿的不良影响
由于胎儿期和婴儿期是骨钙蓄积的高峰期,如果孕妇维生素D摄入不足,就会造成孩子早期维生素D的缺乏,进而容易引发佝偻病。因此,妊娠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影响的不仅仅婴儿的骨骼,还有可能延伸影响至孩子以后的骨骼发育。
此外,维生素D缺乏可致胎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增加,对于产科医生而言,做好早产预防、早期识别、合理干预是紧要责任。《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2018版)中明确提出: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是排在特殊人群第一位置的应该筛查25OHD水平的群体。
维生素A与维生素E缺乏引发的出生缺陷
维生素A (视黄醇)对于调节基因表达及细胞分化和增殖,特别是椎骨和脊髓、四肢、心、眼和耳的发育意义重大,与胎儿的生长发育、骨骼和胎免疫系统形成及母婴的视力发育均关系密切。美国儿科协会认为维生素A是怀孕和哺乳期间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肺功能和成熟方面。维生素E过量可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和核黄疸的发生概率。
维生素K1与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又称凝血维生素。维生素K缺乏与出血性疾病密切相关。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生成不足,且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凝血酶原增加,因此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从前由于检测技术因素的限制,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对维生素D的研究和认知比较多,而对其他几种维生素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色谱/质谱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限制,能够实现低浓度、小分子物质的检测。用先进的检验技术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关口前移,使我国的母婴健康得到进一步加强。
供稿丨检验科 李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