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花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23-04-19 13:3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

“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

由此可看出,谷雨节气应在农历的三月中旬,但由于今年是双春闰二月,所以今年谷雨节气与往年不同。

雨生百谷,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赏花的好时节。

桃树上朵朵桃花绽放,点点粉色、白色,相映成趣。

美学特征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嫔纷”

花开时绚烂夺目、艳如彩霞;花落时落英缤纷,如诗如画。

桃,属于蔷薇科,落叶小乔木,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花朵呈淡红、粉红或白色。

花盛颜娇、树态婀娜、枝干扶疏,花香清新淡雅。

常见的观赏品种有碧桃、绯桃、绛桃、千瓣白桃、撒金碧桃等。

桃花原产于我国的西北和西部,后经“丝绸之路”引种到全球各地,目前我国有1000余种,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果树之一。

文学底蕴

从“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再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是历代文人墨客乐于歌咏的意象。

古代文人赋予桃花高雅拙朴,乐观淡泊的品格。

五代南唐,张翊所作我国第一部花卉著作《花经》中,按照古代官衔等级,将花卉以“九品九命”加以品评,碧桃、千叶桃高居“三品七命”;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赞誉桃花“领袖群芳”;“桃李天下”寓意以贤德的品行和卓绝的学识培养出的后辈、学生不可胜数;又以仙桃象征福寿祥瑞。

《太宰鲁武公诔》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和 《咏怀诗》中的“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皆以桃指代美德。

“桃”文化

桃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无论是“园有桃,其实之肴”,或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还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从最初的可供人食用,发展为可馈赠他人的美好礼物,后逐渐成为供人观赏、托物言志的文化象征。其衍生出了象征春天、隐逸、女性、长寿、驱邪、美好品德等内涵。

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桃的果实寓意长寿、生命力;桃木具有辟邪之意;桃花寓意硕美。

造景应用

“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

桃花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花木。其树形优美,花朵娇艳繁密,可种植三五株独自观赏,亦可搭配山水景石用于园林之中。

赏景特性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春日细雨过后,青草葱葱,红艳的桃花飘落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向我们勾勒出一幅春日美景。

桃花花期为每年3月至6月,此刻正值花时,园博馆中各色桃花次第绽放。漫步在花香四溢的园林中,也能一品“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的妙境。

参考文献:

[1]冯辉,郝丽贤.《桃文化及其景观应用研究》

[2]黄文鑫 ,吴保欢 ,崔大方.《诗词中的桃文化及其对园林应用的启示》

[3]朱华颖.《浅析中国桃文化的内涵与形象特征》

春日融融,春光漫漫。一整个春天,中国园林博物馆都将以生机蓬勃的面貌,陪伴你度过。

十载星河长夜,十载草木葳蕤,中国园林博物馆行至第十年。承长史古意,续文明薪火,园林始终在此处,在滚滚向前的时光洪流里,为人间开辟一方生命捭阖的栖息地。

十周年之际,我们也将继续在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官方新媒体账号,向大家全年持续发布相关活动信息,一同致意绿水青山,踏歌前行。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与你相约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