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之上,击筑引吭,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成为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绝佳注解。荆轲、高渐离、田光、樊於期等一众历史人物,也随着荆轲刺秦这段历史故事的流传,变得颇具传奇色彩。在话剧《我们的荆轲》中,这些《史记》中的志士又一次被呈现在了舞台之上。当我们重新讲述那段刺秦往事时,这一众人物也具备了崭新的生命力。
如何以颇为独特的手段讲述这一段载于青史、至今流传的故事,也成为了我们在舞台上所精研的课题。
6月20日,《我们的荆轲》将在曹禺剧场再度上演,将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荆轲呈现在话剧舞台上。
惜“名”甚于惜“命”,言必有信,行必有果,以绝境中的奋力一搏成全自我的气节。荆轲这位“刺客”不仅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更让自己身上所蕴含的舍生取义、威武不屈的精神特质为后人津津乐道。
以“我们的荆轲”为题,先秦时代的刺客被赋予了现代视角下的解读。走入剧场,欣赏这一部作品,在感受舞台上的壮志豪情之时,也将是一次审视自我,发掘内心的契机。
(摄影:李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