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余名工人紧抓施工,4台大型机械同时作业,3000方混凝土浇筑……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01标段站房核心区地下候车层结构于6月7日凌晨完工,正式转入地下三层站台层结构施工。这也是该标段地下最深处施工层。
位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地下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站台规模8台14线,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北京市客运枢纽格局、形成“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体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记者来到项目01标段,看到施工现场塔吊高耸,钢筋密织,建筑工人正在进行地下三层的结构施工。
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部总工程师戎树伟:“目前我们B3层施工最大的难点就是B3层的土方盖挖,本层的土方有将近37万方,方量巨大。按照两层来开挖的话,开挖的时间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主要一个施工难度就是土方开挖以后,咱们的材料运输,还有对地下水的防治。”
针对这些难点,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团队基于地下结构逆作法与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采用BIM技术与优化算法,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集约化物料运输体系。这种运输体系可在满足施工通行量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马道区域预留土方量,并通过预埋钢板设计,实现钢结构与站房主体结构有效连接,进一步增强运输体系整体稳定性,相比于传统全钢马道,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运输能力和安全性,更节约60%的成本。
而在候车层钢牛腿安装过程中,牛腿与柱节点精度要求极高,偏差需要控制在毫米之间。为此,项目团队还自主研发了三维扫描技术,对梁柱节点进行扫描,同时通过使用专业算法提取点云数据,对钢结构牛腿进行模型建立,配合初步安装误差分析,最终将柱顶倾斜度控制在0.3毫米至0.7毫米之间,满足了垂直度要求。
据了解,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01标段中铁建设施工区域进入地下三层主体结构站台层施工后,工程将向该标段最深处37米的目标挖掘,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主体工程部分今年有望完成85%以上。未来,可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
记者:韩银丽 李岳
责任编辑:刘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