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
今天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让我们走出家门
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01
北大红楼
全面修缮后的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原为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楼主体以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北大红楼。
1918年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同中国共产党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李大钊办公室
预约:“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02
北大二院旧址
北大二院旧址今貌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一带原京师大学堂院内。该楼建于1904年,砖木结构,高两层。这里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在该楼第十六教室聆听李大钊授课。1920年5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
京师大学堂二门旧址
北大二院旧址设有“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专题展”,分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孕育”“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创立”“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与党的创建”“ 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四个部分及“建党前后发生在北大二院重要史实展示”一个副展。
“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专题展”室内场景
展览面积835㎡,展出文物40余组件,展品472件,展现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酝酿创建、发展壮大过程,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青年、引导进步社团、帮助北方主要城市建立党团组织等内容。
预约:“伟大开篇专题展”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和59号
03
蒙藏学校旧址
蒙藏学校旧址
蒙藏学校旧址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建筑面积3200㎡,中华民国蒙藏院开办国立蒙藏学校。1916年,蒙藏学校迁至此地办学。1923年,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工作,吸收部分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此诞生。2006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
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
2020年3月,北京市将蒙藏学校旧址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2021年9月启动保护修缮工作,会同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在旧址内策划推出“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2023年3月正式向社会开放。
预约:“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
04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
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坐落着一座西式结构、中式瓦顶的建筑,20世纪初,进步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北平中法大学就曾设立于此。
中法大学旧址
在中法大学旧址教学楼和礼堂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展览融入百年建筑,通过大量文献文物、图片资料、艺术作品,结合历史场景复原、沉浸式阅读享受、多媒体影音体验等展陈形式,全面系统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
中法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其前身是民国初期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这里曾走出了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进步思想的学生。
百年大潮风起云涌,中法大学旧址所承载的重要历史重新焕发光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将继续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
预约:“中法大学旧址”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
05
陶然亭慈悲庵
陶然亭
陶然亭慈悲庵位于今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端。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2020年3月,北京市将陶然亭慈悲庵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慈悲庵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前院、后院、北院和东北隅小院4部分。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等。
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
慈悲庵内设“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分为“毛泽东领导驱张运动”“周恩来与五团体会议”“高君宇烈士革命事迹”3个专题展厅和“五团体会议旧址”复原厅、尾厅,共5个展厅,带领人们共同追忆慈悲庵那段充满革命激情的红色岁月。
1979年慈悲庵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陶然亭公园被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预约:“陶然亭慈悲庵预约”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西南角)
06
北京李大钊故居
北京李大钊故居院内景观
北京李大钊故居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文物建筑占地面积约550㎡。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及家人在石驸马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北京李大钊故居院内景观
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交流、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20世纪初叶中国革命的“播火者”。2013年,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预约:“北京李大钊故居”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07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陈独秀旧居)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入口
推开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的大门,一座面积不大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至北京后的办公之地,也是当年陈独秀在北京时租住的地方。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内院
推开朱门,穿越门廊,南房、北房、靠街门一间倒座小房怀抱一个青砖灰瓦的小院。西墙上,青铜浮雕绘制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曾在此工作的场景,院中的鱼缸里,几尾红色小鱼欢快地游弋。
“历史上的《新青年》”展厅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后,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刊物。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聚集在这座小院,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传播思想革命的火种。
预约:“新青年编辑部”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
08
京报馆旧址
(邵飘萍故居)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今貌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30号、32号,文物建筑面积近820㎡。《京报》由邵飘萍于1918年10月创办,京报馆最初位于前门外三眼井38号,后迁到琉璃厂小沙土园胡同,1925年10月迁至现址。
京报馆旧址资料图
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注重新闻报道和时政评述,反帝反军阀旗帜鲜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配合党的北方革命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1984年,京报馆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京报馆专题展览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围绕一代传奇报人、一份传奇报纸、一部党报党刊史布设专题展览。展览面积556.9㎡,展出展品约126件,图片约260张(含触摸屏),生动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一百年来中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作用,为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前进做出重要贡献。透过一人一报一馆,回溯百年红色报刊,追寻先辈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预约:“京报馆”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30号、32号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开放时间和预约方式请以相关主办方官方公布为准。部分展馆采取错峰限流参观、实名预约等措施,请您提前到其网站、公众号等官方平台查询、预约。
本内容根据北大红楼、伟大开篇专题展、中法大学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北京李大钊故居、京报馆综合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由北京印迹平台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