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动物专家首次拍摄到鸳鸯雏鸟跳巢影像,通过观察发现这些雏鸟正是2021年北京动物园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野化放归的“绿心鸳鸯”第二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成为了这批小鸳鸯的原生故乡。
上午7点48分,监控画面中鸳鸯雌鸟从人工巢箱中探出大半个身子,反复确认外面没有危险后,一下子从洞口飞出。随后,一只小鸳鸯伸出小脑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轻盈地一跃而下。先后共有7只鸳鸯雏鸟,陆续跳巢出飞,这也是北京动物园的专家首次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拍到的小鸳鸯“跳巢”的珍贵影像画面。
记者山筱楠:“我现在来到的就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福泽湖的一个中心小岛上,在我身后的就是来自于北京市动物园的动物专家崔多英老师的团队,正在对5月25号已经跳巢的鸳鸯的巢箱进行现场的勘验,这项工作也是今年鸳鸯繁殖工作的一项收尾工作。”
动物专家团队通过现场勘验发现,18号巢箱中共发现11枚卵,成功孵化鸳鸯雏鸟8只。随后,科研人员将对剩余3枚卵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鸳鸯胚胎发育状况、发育规律。
北京动物园管理处研究员崔多英:“通过这个巢箱的观察,我们发现就是鸳鸯在绿心公园,生活状态是非常好的,不仅自己能够成功的存活在绿心公园,而且在绿心公园繁殖了后代。”
此次借助人工巢箱繁育后代的鸳鸯,正是2021年7月,北京动物园鸳鸯保护项目组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野化放归的小鸳鸯。追踪数据显示两年间,这些鸳鸯们连续两年春暖花开时,不远千里飞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安家落户。
北京动物园管理处研究员崔多英:“绿心公园现在生态环境不仅适合人的居住,也适合野生动物,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这么一个愿景。”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构建工作,目前,城市副中心森林总面积已达45.83万亩,境内大小13条河流更是为大量候鸟提供了不错的“歇脚地”。今年,通州区园林绿化部门计划完成辖区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5年年底前完善重点区域和关键物种的监测制度和保护措施,完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记者:山筱楠 付涛
责任编辑:邹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