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修独特的儿童教育理念
2023-07-10 17:5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当年刚刚二十出头的孙敬修在钓饵胡同小学任教期间当上了主任。那时全学校只有五十几个学生。他这个主任只管着一个老师。面对复式教学的现实情况,孙敬修不仅教语文、教算术,还教常识、美术、音乐等各种课程。“钓饵”并入汇文之后,孙敬修任学校初级部主任,教过劳作、作文,他还在高级部教过历史、地理课。

北京市档案馆2009年5月25日举行了“故事爷爷”孙敬修的3217件档案资料的入藏仪式。这些资料包括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大量的录音、图片、文字资料及六十余件孙敬修曾经使用过的眼镜等小件物品。孙敬修的助手、徒弟、孙敬修儿童故事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肖君也为档案馆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数件孙敬修生前的书法作品以及录音资料等。资料的捐赠人—孙敬修之子孙全来在将大批珍贵资料捐赠给北京市档案馆的同时,精选了孙敬修在汇文一小工作期间的多份工作记录,无偿赠送给了学校。在整理这些历史旧档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孙敬修亲笔书写的《计划》《总结》等工作材料,闪烁着孙敬修教育智慧光芒的诸多教育思考通过这些资料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

一份档案显示,孙敬修曾在1950年第二学期,在依据北京市文教局的指示和总结前一个学期经验教训与同仁们的意见基础上,为学校制定了《北京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校一九五〇年春季教学计划》。计划分为“确立各种制度”“教学方面”“领导方面”“卫生方面”等。其中“确立各种制度”的计划包括,每两周一次商讨具体工作的教导会议、推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级主任、课外时间照顾学生、同仁之间互相观摩教学并交流经验、全体同仁出席的“朝会”及“周会”等制度。《计划》十分重视可操作性,如在全体同仁出席的朝会计划部分,孙敬修除了制定“全体同仁出席”的要求,指出“听到各种报告以便统一领导”的目的,同时对“朝会”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说明:“每天除去校长或教导主任报告外,由卫生部每周讲卫生常识一次,其余的日子由同仁讲述五爱的思想。”在《计划》的具体说明中,既指出了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又考虑到学校的住宿学生在卫生工作方面的特殊重要地位,同时不忘在繁忙的工作中常抓意识形态工作、统一同仁的思想,更好地为学生的教育服务、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把控思想引领的方向。

孙敬修设计的校徽“汇文一小”

孙敬修钻研业务的同时,还精心钻研教育的艺术。与青年教师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孙敬修认为:“只有爱不行,还得有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只能在学习、钻研、实践中获得。”孙敬修在教学计划中提出制作教具的要求。他建议:“除了学校有的教具以外,在可能的条件下,由同仁与学生集体做一些各种挂图以利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美术课教学的任务,孙敬修设计、绘制了大量的范画、美术作业示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有一幅以“锻炼身体、好好学习”为主题的美术作业范画是孙敬修亲手绘制的。图中两个正在做操的小人双臂展开,正在做侧平举的动作。这两个小人一个身体向左,一个身体向右,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身后手绘的背景色彩完全一致。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奥妙就在小人上下半身的连接处。孙敬修在这个“做操小人”的腰部位置的纸面横着开一个小口,将一个绘有小人上半身的小卡片按人形轮廓剪下来。小人T字形的上半身延伸出一段长柄。把这个长柄插入小人腰部的横口,再用手从这幅图的背面以小人的腰部为轴,左右来回摇动那个长柄,小人的上半身就“活动”起来啦。这个小人真像是在锻炼身体一样,让他向左就向左,让他向右就向右,有趣极了。

孙敬修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份经孙敬修手绘后油印的《一年级算术测验》小卷子上,第一道大题的题目要求是“看图做加法”。就是这样一张在那个年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卷子,还是呈现了孙敬修注重学习兴趣培养的几个小细节。在第三小题中,画面左边有五个小人,右边有三个小人。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人的数量,列出5+3=8的算式。孙敬修原本可以在右侧画上和左侧站立姿势相同的小人,但为了增强趣味性,也为了把“又走过来”三个小人的题意表示得更清晰,孙敬修在绘制那三个小人的时候,采用了动态的设计,让小人呈现朝向原有的五个小人跑去的姿态。这样的图片会使孩子们在审题的过程中,一看就明白。到了第六小题,一个个手拉手走来的小人极具表现力,形态各异,真是充满了童趣。这样的设计符合一年级这个年龄段孩子们认知的规律。孙敬修在细微之处体现的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体会、认真学习。

在日常工作中孙敬修非常注重工作方法的改进。孙敬修建议同仁在课堂上选择详细的、丰富的、生动的内容来讲解。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启发学生、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孙敬修后来在“小喇叭”中讲述的许许多多充满智慧和带给人启迪的小故事具有语言生动通俗、人物形象准确鲜明、故事意境情景交融的特点,与他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方法一脉相承,关联紧密。这体现了孙敬修基于大量教育实践的对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的研究。

对于改进课外活动的办法,孙敬修提出:“由同仁分担组织各项活动,使学生会配合着进行,于适当时期举行唱歌、演讲、作文、画画、写字等比赛。定期举行晚会,星期六为住宿生举行故事讲述会。”为了能给住宿生把故事讲得更好,孙敬修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常于课间留心倾听学生之间的谈话,了解儿童语言的特点和他们习惯的讲话方式。他还在休息日听评书、遛地摊,积累故事素材。为了检验自己故事讲述的效果,在学校通过广播回放他讲故事的录音的时候,孙敬修就借着窗缝观察孩子们听故事时的神态和注意力是否集中。那个时候,晚间在家中对着镜子练习表情更成了孙敬修的家常便饭。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与全国广大听众朋友在电波中相会,有谁知道,那一个个纯朴而深刻的故事都是经过多年“打磨”方才“修成正果”的呢。

1947年4月4日,时任北平市长何思源应何鲁丽、何鲁美两个女儿的请求,一起到汇文一小看望孙敬修老师。何思源先生给孙敬修赠送了“儿童导师”的题词,并在操场上给全体师生讲话。北平市长的到来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了汇文一小有个会讲故事的孙敬修老师。这一天是那个年代的儿童节,这一题词是市长送给孙敬修,也是送给汇文一小的一份儿童节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了旧的儿童节。遵照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所做的决定,将6月1日作为新的儿童节。

孙敬修在长达六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教育思考逐步形成了一套面向儿童的教育思想。他重视成人行为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平等、对儿童讲信用,尊重孩子的人格,并以兴趣为出发点为青年教师提出工作的努力方向。孙敬修曾在一次给北京汇文中学的教师进行培训时将他的教育思想归纳为六方面:一是首先要教学生爱,这比要学生怕要好,对学生要和蔼可亲,要有笑容,着装要整洁;二是对全班同学,不分男女,不分美丑,不分大小,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这样同学们才能尊重你;三是对同学说话要讲信用,说怎么办,就一定要做到;四是讲课要根据儿童理解能力,说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声音大小快慢都要适合他们的接受能力,随时注意他们的反应,随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五是要用鼓励,少用打击,对个别学生可以单独处理,不影响全班学习时间;六是教学不同的科目,要多几种方式,利用同学们的求知欲,上好每一节课,也就是人们说的寓教于乐。

孙敬修之子孙全来2009年9月3日来到汇文一小,看到学校所总结的“孙敬修教育思想”很有感触。孙全来在写给学校的留言中表示:“我衷心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能从中受到启迪、教育,有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孙敬修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汇文师生,他那风趣幽默、充满童心的故事时时回荡在汇文人心里。在汇文一小,孙敬修所开创的故事文化早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张靓丽名片。在汇文教育的沃土上,老故事常讲常新,新故事不断续写。老师们会牢记孙敬修老师的嘱托,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让汇文的孩子们在故事中长大,在故事的启迪和激励中成才。

孙敬修和孩子们在一起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孙敬修在汇文一小》

作者:焦杰


作者:

北京参事室文史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