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帝后的陵寝中,慈禧陵的三座大殿最为奢侈豪华,以“三绝”闻名于世。她的三座大殿除了采用极其稀有珍贵的黄花梨木作为主体建筑木料外,更是辅以黄金作为装饰,殿内殿外采用鎏金、贴金、扫金等手法,无不体现了工匠的奇思妙想和精巧技艺。
清代帝后陵三殿的外露柱子,除大殿中间的四根金柱沥粉扫金或贴金外,其余均披麻挂灰,刷饰红漆,唯独慈禧陵内的彩画新颖而独特。她的三座大殿彩画全部改用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
这种彩画不施地仗,直接用最好的“库金箔”贴金,由于“库金箔”泛红,所以游人们看到殿内贴金彩画处呈现偏红颜色,利用木质本色,直接沥粉贴金,全部采用清一色的金色,而这种高等级的工艺一般多用于皇帝登基、理政的殿宇内,比如故宫中轴线上的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用于陵寝彩画,即使正值盛世的乾隆皇帝陵寝内的所有房梁、斗拱也是披麻挂灰绘制的旋子彩画,所以说这别具一格的彩画风格为慈禧陵所独有。
慈禧陵隆恩殿及东西配殿仅叶子金就用了4592两1钱4分3毫。其精美豪华不仅在明清代皇陵中成为孤例,就是在紫禁城中也不多见。慈禧陵三大殿的“金龙盘玉柱”立体生动,流光溢彩,连皇家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北京故宫太和殿也只有6根柱子上有盘龙,且只是沥粉贴金。而慈禧陵三殿64根明柱上全部盘绕半立体镀金铜龙。每个龙头都装有弹簧,借助空气流动,龙须可以自行摆动,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慈禧陵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的墙壁砖雕十分精美,别具一格。大殿的外壁磨砖对缝,干摆至顶;内壁上身用方砖陡砌干摆,采用高浮雕技法,雕刻有“五蝠捧寿”,佛教“万”字不到头,以及“盘肠”等吉祥图案,寓意“福寿绵长,万福万寿”。工匠在浮雕上扫以赤金和黄金,两种颜色交相辉映,显得整座大殿金碧辉煌。
五蝠捧寿是起源于中国清代的传统吉祥图案。该图案由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团寿字构成,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只蝙蝠代表“五福”。 对于“五福”的寓意,《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福,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慈禧虽身居高位,感情却并不顺遂,幼年丧父,青年丧夫,晚年丧子,致使一生无依无靠,也许这无与伦比的“金殿”正是慈禧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最后的慰藉吧!
编辑:邹红颖
摄影:河马先生 乍暖 雁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向图片原作者致敬!
总编:杨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