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自1946年建院以来,肝炎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重点病种之一。围绕肝脏疾病,在内科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提供微创和手术相关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我们将开设肝病健康科普专区,为您送上最实用、有料的肝病科普知识。
肝“胖”了也是病?非酒精性脂肪性患者会发展成肝癌吗?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治医师范颖为您详细解答。
肝“胖”了也是病,得治!——讲讲"沉默杀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很多人体检时发现过脂肪肝,但了解并重视脂肪肝的人不多。简单来说,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中脂肪过度增加(超过肝湿重的5%),也就是肝“胖了”。能引起肝“发胖”的原因很多,例如过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代谢紊乱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常简称脂肪肝,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系列性疾病。从单纯只有脂肪沉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每4位患者中可能有一人会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可是跨越了一个大的台阶,进入一个需要积极药物治疗,而不是仅仅依靠生活方式改善能控制的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每10位患者中又有1人可以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其中又有大约1%-5%的患者可能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
目前全球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发病率趋于平稳,但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显著上升。1997年上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地区脂肪肝发病率在17%,而我们在2008年至2010年在北京地区常住人口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脂肪肝发病率31%。综合中国各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在中国约为29%,也就是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脏疾病在早期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因此我们常说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人也常常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大部分人体检发现脂肪肝后也不重视,更不会去医院就诊,由此贻误了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时机,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个沉默杀手得逞。
2023年世界肝炎日即将来临,一次生命,一个肝脏,希望大家共同关注肝脏健康,要记住——肝胖了也是病,可千万别小瞧了它!
/ 作者介绍 /
范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主治医师。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急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肝癌等诊治,各种疑难及危重型肝病的系统诊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