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将于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近铜仁路)举办。
本届书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精选200余种图书以飨读者,参展图书包括弘扬主旋律的主题出版物,反映学科前沿发展水平的学术著作,体现人文情怀的高品质读物和荣获国家级奖项的获奖图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种重磅好书,精彩抢先看!
展位信息
(展位:W1-07)
名誉主编 王伟光
主编 王巍
总策划 赵剑英
全书900余万字,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的提出,新的研究理念和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等,并结合国内外学术背景与动态进行分析和点评,包括对今后该领域发展方向的前瞻。此外,还请各撰写人提供相关领域的大事记,以增强本书的资料性。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各个研究课题的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
邢广程、李大龙 主编
本书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后首批重大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国家统一史”的最终成果。全书从“国家统一”视角展开,在充分吸收清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从时间、空间、制度等不同维度系统阐述了清代国家实现统一,巩固和维护统一的历程;从巩固和维护统一的视角全面论述了清代治理边疆的史实,呈现了清代国家统一的全貌;梳理了清代经略边疆的过程,并对其得失作了客观的评价。多民族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清代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大一统格局,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的定型时期,正确诠释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卜宪群 审译
这套由约翰·布莱恩·哈利和戴维·伍德沃德主编,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学史》丛书,是已经持续了近40年的“地图学史项目”的主要成果。2014年,这项成果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卜宪群担任首席专家,在国家出版基金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陆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地图学史》中译本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地图学史》中译本分为三卷六册,共1,117.7万字。
这套丛书规模宏大,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前三卷共有近三千幅插图、5060页、16023个脚注,总共一千万字。《地图学史》的学术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参与撰写的多是世界各国地图学史以及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两位主编都是在世界地图学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是,覆盖范围广阔。在地理空间上,除了西方传统的古典世界地图学史外,该丛书涉及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的地图学史。三是,丛书中收录了大量古地图。四是,涵盖了地图学史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而且对问题的探讨极为深入。总体而言,《地图学史》一书是世界地图学史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详尽的著作,其学术价值不容置疑。
成一农 著
本书首先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前辈学者积累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各专题地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比以往更为全面的勾勒中国古代地图的面貌和发展过程,并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进而希望能为今后中国古代地图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然后还对中国地图的近代转型问题从多个侧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地图为史料对一些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总策划 赵剑英
《简明中国系列丛书》,是《理解中国丛书》《中国制度研究系列》的继续深化与展开,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国外的读者了解历史的中国、文化的中国,进而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现已出版《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简明世界历史知识手册》《简明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等八种。
陈高华、史卫民 等著
《元代专门史六种》以史料为基础,覆盖了元代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城市等方面,为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元代社会。丛书包括《元大都元上都研究》《元代经济史》《元代政治制度史》《元代文化史》《元代风俗史话》《元代妇女史》。
[英]崔瑞德、[美]史乐民 编
这是两卷关于宋朝(960-1279)及其五代和南方诸国先驱者的第一卷,介绍了中国从907年唐朝灭亡到1279年蒙古征服南宋的政治历史。概述了在社会、经济和知识分子上升时期,标志着宋朝政治的兴起、巩固和灭亡的人物和事件。作者特别强调了在宋朝时期出现的具有政治意识的文人阶层,其特点是在朝代早期考试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在接近尾声的“道学”运动的兴起。此外,他们还强调了宗派主义和宰相专制对宋朝政治文化的不稳定影响,以及契丹辽、西夏、女真金和蒙元等强大的草原帝国对宋朝事件的形成和发展速度的影响。
王子今 著
秦文化在西北获得早期发育的条件,秦人的精神世界与信仰体系因此与东方有所不同。本书就有关专题进行探讨,书名取用“信仰世界”四字,其实只是模糊言之,讨论的内容实则可归入思想史、意识史,主要涉及秦人礼俗、知识构成、文化理念以及政治权力集团意识形态导向等问题,其中诸多现象颇多巫术或说数术色彩。具体而言,本书就秦“畤”体现的文化精神,“鸟崇拜”与“雕鸷之秦”说,“大神”“威神”祀告与诅军形式的神巫文化色彩,秦人意识中的“树神”“盐神”“海神”,“马禖祝”仪式及“小儿鬼”禁忌等问题提出的学术意见,应当有益于深化对秦史与秦文化、秦人精神世界和信仰体系的理解,有助于推进对汉文化基本格局形成条件的考察。
王葆玹 著
本书较全面地研究了魏晋时代的玄学,对玄学的渊源、背景、流派、人物、经典系统、笺注形式、作品、论题、学说及历史分期加以探讨,对东晋以后的制度化玄学也详加考辨。书中新见颇多,如说明玄学潮流中何晏与王弼分别开启了两个支流,前者注重才性论,后者注重性情论。作者认为东晋以后玄学仍继续流行,包括玄学在内的官方四学的建置与李充整理四部图书的史事有密切的关联。对于玄学与道教的关系、玄学与正统论的关系、玄学与唐代三教的关系等,作者也分别作了新的解说。此书为王葆玹先生最后的玄学研究代表作。
西方政治思想史
陈伟 著
政治思想既表达政治社会的自我理解,亦体现人们对理想秩序的探寻。本书突破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既有写法,跨政治、宗教、社会、经济、法律、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钩稽沉隐,推陈出新,融文本解读、理论分析与意义发微于一体,移步换景,在多视角、大视野中全景式地考察了西方政治思想之跌宕起伏,涵盖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几乎所有重要政治思想家,不仅是一部全面、生动的西方政治思想通史,也是一部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