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2023-08-19 21:2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门诊中,他们以专业和真诚服务患者;病房里,他们用声声叮嘱温暖患者……从迈入医学院的那一刻,他们便承担起专业赋予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学的价值和对生命的敬畏。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记者采访了顺义区的三位医生,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两代中医人 一颗医者心

杭颖正在出诊。

杭颖是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妇产科的主任医师,谈到当医生的初心,杭颖说:“小时候被父亲的责任心深深感染,耳濡目染之下让我从上学起就想当一名医生。”杭颖的父亲也是一名中医,曾参与顺义区中医医院建设工作。两代中医人,有发展,也有传承。

1999年,杭颖大学毕业后入职当时的顺义区中医医院,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年出诊50周以上,年平均专家门诊量4000余人次,将中医特色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在临床治疗上有了较深造诣。“对我来说,每次有患者和我说‘杭大夫,我当妈妈了’,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杭颖说。

杭颖在医务处与同事讨论工作。

患者安全,切切于心、拳拳在念。作为医务处处长,她推动落实主诊医师负责制、持续开展MDT多学科会诊、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促进医疗服务效率提升。作为中医人,她持续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通过中医示范查房、强化中医“三基”技能培训、开展中医沙龙活动,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这么多年,我和父亲一路见证着医院的发展,从顺义县医院中医科、顺义区(县)中医医院到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能够参与医院的建设发展,我们感到与有荣焉。”杭颖说,“未来,我也将继续和医院一同成长,更好地支撑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为推动顺义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做儿童健康的守护者

刘宗文正在出诊。

“做了二十多年儿科医生,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因为我们护佑的是祖国的未来。”这是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副主任刘宗文的医者情怀。在门诊工作时,刘宗文不敢多喝水,去厕所必须小跑,不能让患儿和家长等太久。刘宗文说,“虽然辛苦,但选择了这份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

这样一位负责任的儿科医生,也因此错过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他是孩子小时候口中的“坏爸爸”。“我的女儿今年11岁,儿子4岁,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少了很多我的陪伴。”刘宗文说。有一次,女儿正在发高烧,他在电话中安慰了女儿两句,又向妻子嘱咐如何用药,便匆匆挂断电话,继续投入到门诊工作中。“当时正赶上儿科的就诊高峰,几分钟不在,门口就排满了家长,不能因为家里的事影响患儿就诊。”刘宗文说。

刘宗文为患儿做检查。

“当医生很辛苦,但很多快乐就在这辛苦中,当孩子的眼睛恢复神采,当焦虑的家长充满感激,这种成就感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说这些话时,刘宗文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幸福的光。“这么多年,我也见证了我们医院的发展,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我们不能辜负每一份信任。”刘宗文感慨道。

“当一名好医生是一辈子的承诺”

贾梦真在查房。

贾梦真是顺义区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自入职以来,她长期坚守在临床一线。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春涛说:“目前消化系统相关的癌症在我国死亡率仍较高,多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十分必要的,贾梦真在健康科普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她先后在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和科普视频,录制了幽门螺杆菌科普和碳13呼气实验检查方法两个视频,方便患者做检查前全面了解检查内容及方法。

贾梦真录制的碳13呼气实验检查方法科普视频。

工作中,贾梦真也常常感受到来自患者的鼓励与温暖。曾有一位年逾七旬的患者独自来住院诊疗,其出院时留下了小卡片:“贾大夫,谢谢您!注意身体,多保重。”寥寥数语,却让贾梦真感动不已,一直珍藏至今。“患者的鼓励与认可永远是我在医学道路上前行的最大动力。”贾梦真感慨道。

贾梦真所获荣誉。

心之所向,行之以往。“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青年党员,我会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在成为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路上,我会一直走下去。”贾梦真说。

记者手记

人们常说医生是危难之际的逆行者,是性命相托时的那道光。“英雄”光环的笼罩下,人们常常忘记,医生,其实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职责所系,他们与病魔作斗争、同时间拼输赢,即使他们清楚不是每一种疾病都能被轻松打败,但始终愿同患者一起闯关。

对于我们来说,看得到这个群体的苦和累,体察他们面临的巨大压力,才会更理解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就诊时,多一些将心比心的善意,多一份以心换心的信任,让医者同样感受到人情温暖,更好地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防线。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