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投资北京会客厅”推介顺义区发展机遇
2023-09-05 10: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9月3日,2023年服贸会“投资北京会客厅”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顺义区相关工作负责人受邀做客直播间,面向全球企业家、投资者推介顺义区“两区”建设、金融产业发展、产业扶持政策等内容,展示顺义区优渥的营商环境与发展机遇。直播观看人数达10余万人次。

“两区”建设:项目总数排全市前列

自“两区”建设启动以来,顺义区有6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纳入全国突破性政策,5项案例纳入全市突破性政策,总数均排名全市前列。形成15项“全国首创或首批”试点政策,其中2个试点政策全国独有,3个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4个案例向全市复制推广。今年以来,提炼形成7个北京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及1条可复制推广经验。

中航材推出的航材共享模式为航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顺义区自开设全市首个“两区”建设“一窗通办”服务专区以来,已实现45个部门1900余个事项的优先办理、全流程指导帮办等服务;落实自贸试验区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进一步提升了经营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指导企业开展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项目申报,共申报项目118个;区法院在全市率先制定《关于为“两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全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指导设立北京中德产业园、国联万众等5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天竺综保区工作居住证和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启用,实现了相关事项就近办理、精准服务。

顺义区围绕“两区”建设多领域、多环节出台《顺义区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发展办法》《促进顺义区航空货运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项产业促进政策。

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发展强劲

顺义区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目前集聚了奔驰新能源、理想汽车、北京现代、北汽越野车4家整车企业,北汽研发总部、理想汽车研发总部等九大研发设计中心。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生产整车超过1200万辆,累计贡献产值超过1.3万亿元。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顺义工厂车间。

北京中德产业园集聚德企100余家,其中隐形冠军企业27家、智能制造企业51家,2022年工业产值达350亿元,集聚德籍高管和工程师团队200余人,初步形成德企集聚发展良好态势。

民生银行外景。

顺义区聚集民生银行总部基地、华夏基金、贝宝支付等优质金融机构近500家。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区GDP比重达14%,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金融业已成为全区第三大支柱产业。

“海创城”:打造“Hi聚”国际人才港

顺义区针对人才集聚、策略打造等持续深化完善“海创城”规划。在人才层面,“海创城”聚焦顶尖科技人才、硬科技创业人才、国际青年创客,同时通过打造人才吸引策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及探索人才退出机制构建完备的人才体系,致力于打造极具全球影响力的“Hi聚”国际人才港。

“海创城”总体形态设计图。

在城市空间层面,“海创城”形成“一轴串联、三区联动”的空间结构,总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

在构建创新生态层面,“海创城”通过打造创投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金融资本集聚发展;聚焦三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一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引入一批硬科技产业孵化器、发展一批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三类产业共享平台,重点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与耗材三大产业领域打造产业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聚焦三类场景应用示范,打造聚焦前沿科技的“创新应用实验室”、赋能产业升级的“特色场景试验场”和服务城市发展的“智慧场景实验室”。

在规划落地实施层面,“海创城”着力构建政策优势、构建人才服务包、导入创新资源。政策优势涵盖构建国际接轨环境、打造创业创新生态、提供人才保障服务三个方面。

“海创城”慢行系统规划图。

近期,顺义区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城市更新等方面对“海创城”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谋划,谋划项目10余个。

发展保障:企业享受全流程贴心服务

顺义区组建专业服务专员队伍服务企业,构建并健全“服务包”企业服务体系,确保每个“服务包”企业均配备一名“服务专员”。

区投促中心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诉求。

顺义区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包括协调对接企业服务事项、跟踪督促落实企业诉求、加强政策对接服务等工作。“服务专员”协调对接相关委办局及承办部门收集企业诉求的承办措施,并书面告知企业办理结果;定期联系相关部门询问事项办理情况,推动服务事项落地落实;分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政策宣介,及时精准推送政府支持政策。服务管家会同相关部门在人才、教育、住房、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