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大特色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行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3-31 18:29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北方交通大学昌平分校,是1984年成立的北京市10所大学郊区分校之一,由北方交通大学和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05年1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为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由昌平区人民政府举办,市教委主管、教育部备案,属于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2006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进行成人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学院现已成为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综合实力较强,融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于一体的区属高等职业院校。

三十六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昌平,面向北京,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行业”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办精品高职、创就业名牌”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学研学结合为途径,为首都交通运输及社会服务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遍布北京市铁路运营、轨道交通运营、公路建设维护、汽车制造销售维修、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

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学院现设有路桥系、汽车系、管理系、城市轨道交通系、基础部五个教学系(部),开设普通高职专业26个。已形成“交通土建类”、“汽车机电类”、“城市服务类”、“轨道交通类”四大特色专业群,这些专业都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渠道畅通。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是北京首批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含运营管理、车辆技术、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全部技术岗位,专业设置齐全,课程互补融合,整体优势突出,积累了十余年的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拥有良好的业内知名度和丰富的行业资源,为首都地铁行业培养了大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数字城市工程师学院依托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BIM)、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打造“一核双主体三领域”数字技术全面应用新型人才新模式,以BIM+GIS+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AR)等应用岗位需求和1+X技能证书融通为核心,发挥校企双方主体优势资源,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新技术人才。其中,工程造价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分别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和北京市示范专业。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多年来,学院追踪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积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重实效的校企合作。学院先后与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路桥集团、北京现代、中软国际、华润置地、中铁六局、中铁十四局、京港地铁、锐捷公司、北京运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已开设“订单班”10余个,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学院、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将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总体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使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学院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BIM)、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获批教育部1+X证书试点建设项目。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拥有一批北京市级的教学名师、职教名师、优秀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院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8%,专兼职教师中具有一线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占59%。同时,学院聘请大量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院还分别选派教师到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职业教育体系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和课改水平。

教学实训设备先进

学院建有设施先进的校内实训中心和突出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现有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中心9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项实训中心3个。学院还先后与企业建立了汽车、旅游、建筑、工程造价、城轨、物业等33个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校企联合,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真正在高校打造一个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互对应、互为依托的教育平台。此外,学院还拥有多媒体机房、语音实验室、专业录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覆盖院系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

学院2020年自主招生专业

学校官方微信

2020北京高职自主招生

编辑:顾昕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