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14:41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即将迎来升学考试的高三学生抱着教科书笑容满面走出教学楼。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教育扶贫
地点: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有4块北京援建的蓝色网球场,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校园网球场。
这几天,刚刚参加完中考的白玛德庆总爱到网球场附近溜达,偷偷瞄两眼自己那张挂了三年的球童照。学校网球场的围网上,有一张白玛德庆在北京钻石球场当球童的特写照片——头戴棒球帽,手举网球,眼神坚定,充满自信。
那场比赛是2018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这个14岁藏族女孩说,如果自己三年前没有考入“京藏宏志班”,去北京近距离看网球明星比赛也许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是北京援助的“京藏宏志班”,改变了白玛德庆和许多贫困藏族孩子的命运。
2014年,北京市投资2.5亿元将原来的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打造成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成为一所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在援助办学的过程中,援藏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北京援藏指挥部就借鉴北京广渠门中学和宏志中学的“宏志教育”理念,从2017年开始,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设立“京藏宏志班”,每年为每个班安排50万元办学资金,截至目前,已精准资助在读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183人。
航拍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走进“京藏宏志班”的教室,“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班训格外醒目。宏志生们每天早上6点半就会到教室开始自习,晚上10点半才会回到宿舍休息。“我们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儿,就是要努力学习,有所作为。”白玛德庆说。
“京藏宏志班”的学生有“定制款”教学计划。“虽然这些孩子都是经过筛选和考试进来的,但是因为底子太薄,学业成绩还是比较差的。”德育副校长梁新告诉记者,为了让贫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学校拿出适当经费,从教师中挑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组成宏志班教育团队,利用课余时间专门为他们补课;每学期还要对宏志班学生建立学业成绩档案,将入学成绩作为基础,每次考试成绩与以前历次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成绩分析找出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召开成绩分析会,找出解决方法。
来自单亲家庭的困难学生普珍入学时学习成绩一般,经过三年的努力,她已经稳坐班级第一名的位置了。“我特别喜欢北京援藏老师张江的课,他怕我们周末补课枯燥,不但给我们讲火锅知识,还请我们吃自助火锅。”如今,普珍所在的初三6班从刚入学时的年级最后一名,已经一跃成为年级第二了。
“京藏宏志班”的孩子有了更多开拓视野的机会。
学校利用专项经费,邀请网球、足球、舞蹈、机器人、航模等方面的专业老师,为孩子们开发创新课程。未来,这些课程还将陆续推送到普通班,惠及全校学生。
每年,北京援藏教师会带着“京藏宏志班”的学生到北京游学一次,参观名胜古迹,参与重要活动,与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学生互动交流,白玛德庆就是在游学期间被选去当球童的。
措吉出生在当雄县格达乡,当地气候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僻,去北京游学是他第一次走出西藏。“我亲眼看到的北京比书本里的还要精彩。”措吉家靠开茶馆维持生活,姐姐就是因为家里穷而辍学,游学的经历让她终生难忘,也坚定了她好好学习、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决心。
在生活保障上,学校也力争让“京藏宏志班”的孩子们毫无负担。根据拉萨当地政策,每一个初中学生都有每人每天4元的营养加餐,包括牛奶、面包、鸡蛋等。“京藏宏志班”的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专项经费会为每一位学生额外补充一份营养餐,每人每天达到8元标准。
学校还会定期为每个宏志生发放钢笔、铅笔、角尺、圆规、练习本等学习用品,为学生免费发放所有学科的学习资料,冬天还为学生们购买御寒衣物、手套袜子、防冻手霜等,有力保证了宏志生在生活、学习等所有方面的需求。
“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一批批“京藏宏志班”的学生,将带着“宏志精神”和北京援藏老师厚重的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