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15:23
今天,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英雄归来,浩气长空。十三年前,记者曾采访过志愿军老战士吴安祥老人,吴老当时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很多战士连遗骸都没有留下。当时,已过七旬的吴安祥老人精心保存着一张有半个世纪之久的人物“肖像”,这张“大头像”不是别人,正是与他生死与共的战友、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本人比“大头像”略瘦
上甘岭战役之后,硝烟尚未散去,志愿军十五军就掀起了向黄继光学习的高潮,上级发给每人一张“照片”,吴安祥小心翼翼地保存到了今天。悠悠岁月可以让影像变得模糊,但抹不去对战友的思念。黄继光烈士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这张大头像是画家根据战友们的记忆饱含深情画出来的,然后翻拍成照片。英雄的眉宇间升腾着股英气,双目炯炯有神,作为战友吴安祥认为照片基本上“画出”了黄继光的真实容貌,只是脸型稍宽,如果再瘦一些就跟本人差不多了,但英雄“舍生忘死保和平”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13年前,记者采访黄继光战友、年过七旬的吴安祥老人。
▍画家根据战友们的描述画出来的黄继光
驻守上甘岭期间,吴安祥与黄继光都当上了通讯兵。吴安祥是师部侦察科通讯兵,黄继光是一三五团营部通讯兵。老实讲,两个人并不是形影相随的交情,吴安祥即使是火线送信,也送不到营部,只送到团部为止。然后团部再派人下送到各营部、连队。虽然不在同一条战壕里,但由于“角色”相近,两个人还是经常能够见面。每当各基层部队首长来司令部开会,作为东道主,吴安祥都会热情招待随首长前来的通讯兵们。黄继光在20多个通讯兵中特别惹人注意。因为他性格外向,爱说爱笑,和吴安祥也没少说过话,至于具体聊些什么,吴安祥老人现在已记不清了。不过,那时通讯兵们聚在一起也没有别的可聊,全是交流作战经验,交流送信经验,交流在战火中如何打击敌人,保护战友等等。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后,两个人从此阴阳两隔。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超过柏林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打的一场硬仗。1952年9月和10月间,敌军把攻击目标选在了五圣山。山的名字听上去超然物外,但现实中它的重要性堪称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彭德怀曾指着地图严肃地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如果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了。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历史负责!
敌我双方的目光都聚焦在弹丸之地的五圣山,我军把大部分兵力和大量炮火部署在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只剩下了一支区区万余人的非主力部队——四十五师。敌方则动用了包括美军第七师、第一八七空降团在内的七万多人的庞大联军兵力。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五圣山上打破了宁静,战斗打响。美军320门重炮、27辆坦克发射的炮火以每秒钟六发的密度落在我军阵地上,在长达8个小时里,我地面部队由于无法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只得任凭敌人的炮火肆虐。树木被打光,坚石炸成细土,电话线全被炸断,据守两个高地的志愿军只能凭借轻武器顽强抵御敌人的进攻。激烈的战斗不能停歇,但储备的弹药急剧消耗,而且多支机枪、冲锋枪和步枪被打坏,就是在这样惨烈的状况下我军仍顽强坚守了四天,等退入坑道,四十五师投入战斗的15个步兵连伤亡严重,有的连人数少得编不齐一个班。
▍志愿军与敌人作战 资料图片
经过几次拉锯战和在坑道内多日坚守,四十五师仍在10月30日顽强地组织反攻,并在5小时内收复了主峰。又经过半个多月的鏖战,四十五师在付出10个连的兵力后,终于昂然屹立在阵地上。上甘岭战役双方投入兵力的密度与火力的密度超过了二战中任何一次战役,即使柏林战役也要甘拜下风。我志愿军战士抗击了火力、人数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达43天之久,并最终守住了上甘岭,出色完成了彭老总交给的任务,用血肉之躯扛起了历史的责任,此后美军再也没能组织起营以上的进攻,朝鲜的南疆北界得以稳固。上甘岭一役,只有12000多人的四十五师伤亡多达9000余人,作为司令部的通讯兵吴安祥安全系数要高一些,但也是九死一生,能亲眼目睹胜利的战旗在主峰上迎风顠扬,也只能用幸运之神的眷顾来解释了。老实说,战斗打响之前,全军动员之际,吴安祥和很多战士一样,心里都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战斗打起来,面对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场面,大家的心里更是无所畏惧。
很多烈士墓里只埋了块骨头
吴老感慨万千的是,战士们其实都不大,但没有一个谈死色变的,战斗前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战士们都要互相留下家庭地址,如果自己牺牲了,请战友帮忙把遗物寄回老家。无论是言者还是听者,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气,直冲云天。枪炮声响起来,战士们个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堵枪眼、炸地堡、拉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比比皆是,很多战士牺牲后连尸体都没有留下。几十年过去了,提起逝去的战友,吴安祥老人仍不能自控,几次中断和记者的交谈,掩面躲进洗手间……
青山处处埋忠骨,碧血丹心化长虹,上甘岭上那漫山遍野的野花啊,可曾知道,你的下面安卧着无数英魂,由于遗体难寻,很多烈士墓里只放着一只手、一条腿,或者一块骨头,因为他们的身体被炸烂了。
19岁的苗族小战士龙世昌牺牲后就尸骨无存。战斗中,他拎着爆破筒迎着弹雨冲向敌地堡。连珠的炮弹炸断了他的左腿,龙世昌拖着残腿继续向前爬,好不容易到了跟前,刚把爆破筒顺着枪眼塞进敌人地堡,又被推了出来。小龙反身捡起哧哧冒着烟的爆破筒,再一次把它捅进去。地堡内敌人多,一起往外顶,龙世昌往里捅了一半就捅不动了,热血沸腾的小战士索性用尚显单薄的胸膛死死顶住,那焦急的神情似乎在说,爆破筒呀你怎么不炸……爆破筒炸响了,龙世昌整个身躯随着硝烟化风而去,连块骨头都没留下。每当夜晚,吴老仰望星空,都在猜测哪颗金星是小龙化身而成的。
黄继光是千万个英雄志愿军战士的杰出代表,当时他爬到敌地堡前已经身负七处枪伤,他几乎是用最后一点力气,挣扎着站了起来。指导员冯庆玉惊呼:“黄继光要堵枪眼了!”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因为鲜血已经在路上流光了。难以想像黄继光是凭借哪里来的力量完成这千钧壮举。黄继光惊天动地一幕被许多战士看在眼里,但大部分人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继牺牲,只有身负重伤的六连长万福来幸存下来。当他听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时,深为不安。作为惟一幸存下来的目击者,他有责任上书陈述实情,于是万连长在医院里给上级写报告,志愿军总部很快做出决定,追授黄继光为“特级英雄”。
▍毛主席看望黄继光的母亲
赢得上甘岭这个举世瞩目的胜利,其实仅凭一个黄继光是无法达到的,最后的胜利属于全体志愿军战士,是无数个黄继光不怕流血牺牲的结果。
坑道内缺水喝尿也要趁热
当前线吃紧时,在司令部工作的战士也要前往增援,送信任务也异常很频敏起来,吴老几次与死神都是擦肩而过。在从师部到团部的十几公里远的送信路上,要通过好几道封锁线,通讯兵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是常事。不过时间久了,通讯兵们也总结出了经验,叫作“听三分钟,跑两分钟”。敌人开炮三分钟后一般会有两分钟的间隙,通讯员就利用短暂的间隙迅速通过。
上甘岭战役之后,吴老也是多次遇险。有一次最悬,“闪送”途中,敌机发现了他,一个俯冲让吴安祥清楚看见了飞行员的眼睛,敌机投下的炸弹炸塌了一个废弃的掩体,吴安祥被泥土埋住,差点被憋死。苍天有眼,他竟神奇地一点点拱了出来。
电影《上甘岭》至今被奉为抗美援朝战争片的经典,无数人为之动容。可在亲历战争的吴安祥眼里还远不够味儿,没有把上甘岭战役最艰苦的细节、最危险的场面表现出来。坑道内渴到什么程度?人们恐怕难以想象,战士们先是吃牙膏,牙膏一时成了美味佳肴。很快,牙膏吃光了,就开始喝尿。喝尿也有学问,要早喝、趁热喝,时间一长尿液冒了泡就没法喝了。可到最后尿也没了,只得猛吸坑洞内的凉气。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派人为坑道内连队送去18个苹果,战士们一口不沾,全部摆在伤员面前。苹果在伤员里转了一圈,又完好无损地拿了回来。艰苦岁月,一个苹果就可能意味着生存,可大家都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样的团结友爱让铁石心肠的人都感动得落泪。除了没水喝,战士们还要忍受毒气的袭扰,阴险的敌人打开鼓风机,往坑道内薰硫磺,让人没处躲没处藏,有的战士们眼睛因此失明。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炮火,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援,敌人肆无忌惮的轰炸会有所收敛,哪怕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我们的战士都可能会避免更大的伤亡,会避免因送一桶水也要搭上几条性命的悲剧发生,而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不满,更没有后退,因为在他们心中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吴老珍藏着一本老相册,可翻开一看,本人的照片很少,大多是别人的留影。吴老怅然地说:这些英姿飒爽的志愿军战士都是我昔日的战友,如今很多人已经不在了,我们活着的人非常怀念他们,他们的影像值得我永远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