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仪式感
北京晚报

2021-02-27 17:41 语音播报


杨伊(13岁)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初一(5)班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每年,只要一喝上腊八粥,我就知道这是要过年的节奏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过年,就是记得那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各家都很热闹。慢慢长大了,也逐渐了解了过年的意义。

在我家,一过了腊月二十三,妈妈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先是打扫卫生,妈妈把各个房间都要打扫一遍,要擦窗户并且贴上福字,换上喜庆的床上用品和窗帘。而我的任务就是把大门擦干净,然后在大年三十的早上换上新的春联和福字。我们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买花,这是我家年年的惯例。来到花卉市场,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蝴蝶兰,一棵棵挂满果实的金橘树,喜气洋洋,满满过节的气氛。

过年自然少不了吃,先是采购,爸爸妈妈时常会往回运年货,这是四川寄来的腊肉,这是新疆寄来的羊排,这是南京寄来的鸭子……冰箱里塞得满满的。还有糖果、花生瓜子,也是过年必备的。爸爸平常工作很忙,但每年的年夜饭都是爸爸的重头戏。他会很早就开始上网学习几道新菜,以便在年夜饭上一显身手。年前,我们还要去姥姥家,给姥姥送年货,鱼、肉、水果……然后带回来姥姥炸的排叉、丸子、藕盒,酱的牛肉、肘子、带有红点儿的豆包,大包小包全是好吃的。看着大人们忙忙碌碌地为新年做准备,我也兴奋地盼着新年早点儿到来。

到了除夕这一天,大人们简单吃完午饭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每年的除夕夜,我们和爷爷奶奶、姑姑姑父一家都一起过年。大人们在厨房备菜,孩子们就是吃,玩儿,看电视。而且从这一天开始,我们怎么折腾大人都不会说我们的,因为过年要说吉利话,这也是让我们最开心的事情。随着夜幕的降临,丰盛的饭菜也渐渐摆满了餐桌,家人们围在一起,举杯庆祝新年的到来。

吃完饭就是不变的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这已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我们开始一边看电视,一边守岁。到了深夜11点,妈妈就要开始和馅儿、和面、准备包饺子了。妈妈说,过了24点就是大年初一了,要吃饺子,而爸爸就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下楼玩耍。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上一睁眼,旁边放着妈妈给我准备的新衣服,妈妈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缺,但是过年就要穿新衣服,新年要有新气象,这个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每年过年,大人们忙忙活活的,就是需要一个仪式感。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都应该过得有仪式感,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